】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枚石核見證百年前的考古傳奇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10:39:50


桑志華在甘肅慶陽幸家溝的黃土層中發現的石核(天津自然博物館供圖)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一百年前的1920年6月4日,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北疆博物院創始人桑志華在甘肅慶陽幸家溝的黃土層中發現了一個石核,這個發現揭開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及相關學科的序幕。

  在天津自然博物館6月4日舉辦的“‘石’破天驚——紀念中國第一件舊石器發現100周年”特展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介紹,1920年6月至8月,桑志華在黃土地層中發現三件更新世人類製作的石製品,1923年桑志華、德日進發現、發掘內蒙古薩拉烏蘇遺址和寧夏水洞溝遺址,發現“河套人”牙齒,奠定了中國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基礎,並使中國在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上占據了重要的國際學術地位。

  桑志華的科考

  眼前這枚多面體石核和兩枚僅有兩平方厘米的石片,拉開了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序幕。它沉睡了數萬年後,被桑志華挖出來放在了展櫃中。

  “‘石’破天驚——紀念中國第一件舊石器發現100周年”的主角就是它。1920年桑志華在甘肅慶陽縣的黃土層中采集到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後,便萌生了尋找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念頭。不久後其他人告訴他,在鄂爾多斯沙漠南緣的薩拉烏蘇河流域發現了大量的哺乳類動物化石。這更激起桑志華考察古人類遺址、收集遺物的勁頭,幾年來的奔波,收獲頗豐。

  桑志華著有《中國東北的山區造林》《華北(黃河及北直隸灣其它支流流域)十年查探記》《桑幹河草原旅行記》,作為主要作者與他人合著了《華北及蒙古人種學上的探險記》《北疆博物館的鳥類及北疆博物館收藏的樹木標本》。桑志華1914年來華,1938年回到法國,1952年在法國逝世。

  桑志華對中國北方的古生物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行程5萬公里,途經中國北方300多個縣境,采集了無數的動植物、昆蟲、礦物標本以及民俗學、人類學藏品,並撰寫了大量有關博物院和科學研究的著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