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綠水青山”是面向未來的新發展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20-05-23 09:23:33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經濟和社會動蕩不安的特別時期,中國兩會召開,這展示了中國重啟國家快速發展的自信。巧合的是,5月22日也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將從2021年接任一個多邊環境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全球主席國,該公約是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成果之一,現有196個締約方。現今,生物多樣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們正在討論如何保護全球未來免受大流行病的侵襲,並確保發展方式在生態上合理、時間上經得起考驗。

  目前,有三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們考慮。

  第一,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喚醒我們,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疫情的影響必然是全球性的,其危害的是全人類。新冠病毒的傳播證明,各國應對威脅人類健康新問題的能力是脆弱的。雖然有關新冠病毒的起源尚有待更多的科學研究,但很顯然,我們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疾病之中,無人能夠預測下一個潛伏在角落裡的危險是什麼。如果我們仍然不能管理好我們的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話,疫病將可能再次侵襲人類。我們如果不想被隔離,就給野生生物(動物和植物)留點空間,保護它們的自然生存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有效管控新冠肺炎這種新的健康風險並確保這類疫病不再發生,我們需要在最高政治層面採取決策,合理選擇我們的食物,停止損害環境和生態平衡。需要應用強有力的政策和法規手段來重新定義和規範我們的消費模式,全面禁止非法的野生動物市場,無論是市場銷售還是網上銷售都應禁止。

  第二,中國將生態文明作為國家發展的一個關鍵優先事項,以此引導並開創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新發展模式及概念。這也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的首要議題,中國將擔任本次大會的主席國,直至2023年。“生態文明”一詞在中國越來越流行,並成為很多人共同研究的課題。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生態文明的核心發展理念。這期間的里程碑事件包括:201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之下成立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18年,“生態文明”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3月專門組建了生態環境部等。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向自然文明的過渡。生態文明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場國際性運動,並且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它作為一種環境和生態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生態重建社會的指導思想,其重要性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生態文明的核心內涵可以被我們理解為:尊重自然(避免干擾),適應自然(可持續利用自然),保護自然(預防和減輕環境風險)。有了這樣的理解,人們將重視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確保未來幾十年內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得到保護。我們確信,中國未來的國家發展將以這些內涵為指導。

  第三,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合作可以更加明確地支持環境與生態的改善。發展經濟仍將是中國的首要任務,這和中國在環境管理方面的全球重要地位並不矛盾。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改善環境的努力在國際上尚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因此,中國現在應該進一步關注全球環境外交。環境外交需要考慮三個方面:就環境問題對國家外交政策提供適當的咨詢意見(環境置於外交);促進環境方面的國際合作(外交促環境);利用環境合作改善國家間關係(環境促外交)。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巴拉克里斯納•皮蘇帕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高級專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生物多樣性事務前官員,印度國家生物多樣性總局前局長,中央民族大學“民族生態學引智創新基地”客座教授  本文由中央民族大學薛達元教授翻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