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主任王榮梅表示,《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出台將依法破解物業管理難題、規範物業管理工作,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條例提到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劉立華認為,這是最具特色的亮點。從加強社區治理入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符合新時代要求。
鑒於社區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條例增加了應對突發事件條款,明確街道辦、鄉鎮政府負責指導物業服務人開展工作,並給予物資和資金支持。
沒有業委會咋辦?條例創造性地提出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組織業主共同決定物業管理事項臨時性機構的成立,目的是推動業委會的產生。“物管會的出現符合當前形勢需要,有利於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良性溝通,實現小區物業管理的平穩過渡和長遠發展。”長城物業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張永謙說。
為實現各方利益平衡,條例規定物業費實行市場調節價並適時調整。業主逾期拒不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人可依法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法院可依法對拒不執行的業主作出限制消費令、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條例也對物業公司提出明確要求,增加了其違法成本。如物業服務人應如實公示、及時更新物業服務收費標準和方式,對電梯、消防設施加強巡查和養護,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懸掛物脫落,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止或報告等。物業服務人若被解聘拒不退出,自規定時間屆滿次日起每日罰1萬元;若未優先滿足業主出租車位車庫,每個違法出租車位最高可罰1萬元。
由於專項維修資金不足,維修和更換公共設施設備經常久拖不決。為此,條例規定當專項維修資金餘額不足首期籌集金額30%時,業主組織應及時通知業主補足。另外,50%以上的公共收益應優先補充。
賦予基層部分執法權是一大特色。“特別授權是北京市在總結長時間以來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做出的,具有現實意義。”王叢虎指出,執法權的下沉可一定程度緩解“看得見的無權執法,有權執法的看不見”的尷尬,是對“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執法機制的有益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