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分餐制在古代中國至少流行了三千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4-19 11:25:37


 

  (二)從分餐到會食,源自桌椅形制的革新

  分餐制的歷史無疑可上溯到史前時代,它經過了不少於3000年的發展過程。會食制的誕生大體是在唐代,而這種飲食方式的改變,是源於桌椅形制的改變——周秦漢晉時代,筵宴上實行分餐制,用小食案進食是個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現,成為分食制向會食制轉變的一個重要契機。

  西晉王朝滅亡以後,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族陸續進入中原,先後建立了他們的政權,這就是歷史上的十六國時期。頻繁的戰亂,還有居於國家統治地位民族的變更,使得中原地區自殷周以來建立的傳統習俗、生活秩序,以及與之緊密關聯的禮儀制度,受到了一次次強烈的衝擊。正是這種大的歷史變革,導致了家具發展的新趨勢,傳統的席地而坐的姿勢也隨之有了改變,常見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輕鬆的垂足坐姿的衝擊,這就促進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公元5~6世紀,束腰圓凳、方凳、胡床、椅子等新出現的高足坐具,逐漸取代了鋪在地上的席子,“席不正不坐”的傳統要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時代壁畫上,我們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還用著慣常的蹲跪姿勢,雙足並沒有垂到地面上,顯然當時的高足坐具使用不久或不普遍。在同時代的其他壁畫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馬扎子)的人將雙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洛陽龍門浮雕所見坐圓凳的佛像,也有一條腿垂到了地上。

  及至唐代,各種各樣的高足坐具已相當流行,垂足而坐已成為標準姿勢。1955年在西安發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珪墓,發現墓室壁畫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雙足並排放在地上,這是唐代中期以後已有標準垂足坐姿的證據。可以肯定地說,在唐代時,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國人已經基本上拋棄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終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變。

  用高椅大桌進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繪畫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線索。如傳世的《備宴圖》,描繪了宮中大宴準備情形:在巍峨殿宇的側庭,擺著大方食桌和條凳,桌上擺滿了餐具和食品。再看敦煌473窟唐代宴飲壁畫,畫中繪一涼亭,亭內擺著一個長方食桌,兩側有高足條凳,凳上面對面地坐著9位規規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擺滿大盆小盞,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這已是眾人圍坐一起的會食了,這樣的畫面在敦煌還發現了一些,構圖區別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