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守護遺產 共享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0-04-19 09:50:44


 

  江南水鄉古鎮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在詩文傳誦中,江南是氣候絕佳、景色宜人之地,代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對於江南最普遍的地理概念,應是在中國長江下游太湖以東地區,這裡廣泛分布著由湖泊、河道構成的密集水網。經過宋元及之前的人類長時間的開墾,水網密集區域逐漸被改造成適宜人類居住的水陸混合地區。在明朝至民國時期,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這些由河道和圩田構成的水陸混合地區中,大量市鎮聚落逐漸興起繁榮,承擔了連接城市與鄉村的商業功能,並發展了絲綢、棉布等代表性手工業,由此形成了具有典型市鎮格局和生產生活特征的江南水鄉古鎮。

  江南水鄉古鎮具有一些突出特點。空間上,明清江南地區的新興市鎮,大部分集中於太湖流域東南側低窪多水的“江南水鄉”範圍內,尤其是蘇州、常州、鬆江、嘉興四府境內。時間上,江南水鄉古鎮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明代成化、弘治時期即15世紀,是新興市鎮的萌發時期;明代嘉靖、萬歷時期即16世紀,是新興市鎮的成熟時期;清代至民國為市鎮的發展和衰落時期。類型上,江南水鄉古鎮大多數是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原料的交易場所,也有少數是當地手工業特產的集散地,這就是地域性的專業化市鎮,尤以絲綢專業化市鎮的成長最為顯著。

  2015年,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確定由蘇州市負責牽頭江南水鄉古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基於前期的研究成果,目前申報遺產位於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境內,由最具代表性的周莊、同裡、甪直、烏鎮、西塘、黎裡、錦溪、沙溪、震澤、惠山和新場11個古鎮組成。申報的遺產區面積為466.43公頃,緩衝區面積為1172.73公頃,總面積為1639.16公頃。

  由建築、河道、街巷、植被和其他構築物等要素共同構成的城鎮景觀,展現了江南水鄉古鎮自明代起延續至今的傳統風貌,成為長江下游地區村鎮聚落景觀的典範。各鎮內均有若干節點作為集中反映這種景觀的主要場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