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連遭做空 中概股應對“後瑞幸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20-04-15 10:10:38


 
  至於做空的效果,也許並不會出現像2011年那樣“報告一出,股價一瀉千里”的現象。

  首先,從上市公司層面來說,2011年那場“大獵殺”,是中概股首次集體經歷大規模的做空,根本沒有應對做空的經驗。在當時,很多被“誤殺”的公司都是因為對美國信披制度的“水土不服”,從而導致無意“瞞報”。證券時報記者對渾水、香櫞等做空機構在2010年至2012年中,選取的標的公司進行大致統計,發現這些公司基本都收到過SEC向公司高管發出的意見信。SEC意見信類似於中國的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問詢函,不過SEC意見信針對的是企業信息披露準確性和合規性的情況。

  中概股公司對美股信披制度的不熟悉,使得做空機構很容易找到“漏洞”,即使做空報告不那麼專業,也能取得壓倒性勝利。在2011年,美國香櫞研究公司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雖然他們的報告也曾被質疑不專業,但是被起訴的官司從來沒輸過。

  如今,中概股上市公司及相關中介,對於被做空已經不像當年那樣“白紙一張”,隨著近些年做空案例越來越多,上市公司也越來越懂得如何應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2015年至今的做空案例發現,做空效果確實越來越“不靈”了,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短期出現下跌後,迅速反彈。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公司,甚至出現了“做空日小幅下跌,第二日強勢上漲”的現象。

  例如,在2019年3月6日,做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做空報告,一次“炮轟”五家中概股公司——京東、阿里巴巴、58同城、中國交通建設和蒙牛乳業。第二日,這些股票雖然都出現了小幅下跌,但是不久後立刻恢復,股價表現強勁。即使在經歷了美股的集體暴跌後,截至記者發稿,阿里巴巴股價與做空日相比仍上漲了7%,京東則漲幅超過了40%。

  某位負責多家中概股上市公司PR和IR的機構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相比2011年,金融市場現在對做空報告的敏感度確實在降低。一來是做空報告良莠不齊,二來是大家已經身經百戰。”他略開玩笑地告訴記者:“當年的中概股都沒有經驗,被做空機構按在地上打,毫無還手之力。”隨後,他進一步說:“現在被出具做空報告後,我們越來越知道如何去和市場溝通、回應市場關切。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有問題,信披也相對透明,短期的情緒衝擊後,投資者會回到理性狀態。此外,公司還可以通過股東增持、回購等方式,給市場增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