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健全養老金權益投資再平衡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9:06:04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A股市場及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世界銀行曾對重大流感疫情的經濟損失進行分析及研判,病死率因素僅占12%,因公眾避免接觸、供求扭曲的影響高達60%。回顧全球幾十個國家資本市場上百年的歷史,權益投資是養老金、險資等長期資金抵禦疫情等外部衝擊的自然選擇,“再平衡”是其應對市場波動的主要手段。從我國情況來看,理念、政策與產品上的瓶頸使養老金、險資難以發揮長期資金優勢。由此,應形成合力、創造條件、加以引導,促進長期資金在資本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

  首先,長期權益投資是抵禦疫情等外部衝擊的自然選擇。回望全球資本市場,“長期來看,股票收益會超過債券”。這一事實並不因瘟疫、戰爭等外部衝擊而改變,也不因國家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實質性差別。全球代表性養老金在提高權益比例過程中,曾經遭遇較大的市場波動。但事後看來,波動往往是低成本提高股比的機遇。

  比如,加拿大CPPIB1999年決定提高股比,但隨即在2000—2002年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破裂。CPPIB在年報中表示,“過去30年,加拿大股市曾發生5次大調整。TSE300指數1973—1974年暴跌,用了5年多才完全修復。但對長期資金而言,這種下跌恰恰是買入時機”。CPPIB基於這種理念,花了6年時間把股比從7%提高至60%,發展成“加拿大養老模式”下的旗艦基金。

  其次,“再平衡”機制是海外養老金、險資等長期資金,應對市場波動的主要手段。基於市場化基礎的“再平衡”機制,客觀上可以穩定市場、抑制波動,但並非所謂的“托市”或“抄底”。這裡的“再平衡”,即低買高賣,系在確認合理的權益比例前提下,當股價下跌、市值縮水,偏離目標比例時,要按投資紀律加倉,使之恢復至既定比例。“再平衡”和“抄底”的區別在於前者事前立規矩,強調嚴格執行,著眼於恢復到目標比例、取得穩定的資產配置及投資收益;而後者則側重擇時選股,收益難有保障。

  2007—2008年,最大的主權養老金挪威GPFG嚴格執行再平衡操作,是當時全球股市最大買家,隨後在2010年實現豐厚回報。2009—2011年,加拿大CPPIB股市波動期間,主動將“再平衡”縮短為日度操作,以及時捕捉錯誤定價。據歐洲保險與職業養老金管理局2019年壓力測試顯示,歐洲養老金將有計劃地實施“再平衡”,增持大跌的股票。

  再次,引導長期資金成為市場“穩定器”。取得權益投資和再平衡溢價的關鍵是投資期限要足夠長。養老金資金來源穩定、期限長,有能力去等待並承受市場修復時點、節奏和力度的不確定性。事實上,險資也有類似特征。其他機構則囿於流動性風險,很難成為真正的穩定器和“逆行者”。

  從我國具體情況來看,除社保基金外,國內其他養老金和險資機構儘管投資期限足夠長,但很難發揮上述優勢。在本次疫情衝擊下,一些機構非但未曾充當“穩定器”,反而扮演了“放大器”的角色。究其原因在於:一是一些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投資決策體系,由此更談不上“再平衡”。二是現貨和期貨市場仍缺乏套保對衝等工具,長期資金難以有效實現對衝、管理風險。另外,由於缺乏稅收激勵,投資者對養老目標基金的積極性並不高。三是權益比例和投資範圍的限制。對投資範圍做相對保守的比例和固化約束,不利於多元化配置。除此之外則是需面臨短期考核壓力所致。

  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不確定性或意味著波動較大、更加頻繁。對養老金、險資等長期資金而言,不能僅滿足於“抄底”的短線思維,而應在資產配置框架下,建立事前的“再平衡”機制,在穩定市場的同時,取得更高回報。政府部門需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以及突破進行“托市”的權宜之計,要著眼於引導長期資金完善資產配置框架,以市場化手段使之成為真正的市場“穩定器”。

  一是突破理念瓶頸,引導養老金、險資機構,建立標準的資產配置框架,夯實事前“再平衡”機制並嚴格執行。積極培育公眾養老意識,可效仿一些先進經驗,比如提供一站式“養老金查詢平台”等。二是突破產品瓶頸,做大做強ETF市場,有效推動FOF、MOM產品發展。三是突破政策瓶頸,爭取監管合力、推動“提高權益比例、放寬投資範圍、考核長期導向”等政策落地,夯實長期資金優勢。特別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市場穩定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投資範圍、考核等關鍵問題則決定了養老金、險資機構能否擺脫羈絆,收獲長期收益並穩定市場。政府及監管部門亟需進一步創造條件、善加引導、化危為機。四是建立支持醫療研究的專項基金。鑒於SARS、ME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可以考慮效仿有些國家建立“醫療研究基金”,委托社保基金投管,每年以穩定的投資收益,支持醫療健康領域研究,進一步夯實公共衛生體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證金融研究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