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鄧岱賢:仇中抗中 台灣經濟被邊緣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3-04 09:40:09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刊登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鄧岱賢的文章說,近來兩岸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擴大,大幅限制雙方人員與貨物往來,迄今有超過7成航班被取消,旅客減少8成以上,貨物往來的減少更是不計其數,導致台灣經濟受到嚴重衝擊。雖然政府已經通過600億新台幣的紓困方案,但仍有許多業者無法支撐而倒閉,希望業者與政府共同努力,將疫情衝擊降至最低。 

  由COVID-19疫情影響台灣的經濟情況可知,兩岸人員與貨物的正常往來對台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雙方和則兩利,鬥則雙輸。希望在疫情緩和後,兩岸能回到和平發展、經貿互利雙贏的正常軌道,千萬不要“仇中抗中”意識型態作祟,造成台灣經濟被邊緣化。 

  眾所皆知,自從1987年11月2日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雙方關係發展非常迅速,大陸已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來源、第一大對外投資以及國人出國旅遊最多的地區,透過經貿往來,台灣從大陸獲得極大的成長動能,若是沒有大陸市場,台灣經濟不知何去何從! 

  因此,維持兩岸和平穩定,讓兩岸經貿往來持續為台灣經濟注入源頭活水,是台灣未來發展的最佳策略,若是“仇中抗中”意識型態作祟,讓兩岸經貿往來因政治因素而斷鍊,那台灣經濟所受衝擊恐怕要比COVID-19疫情來得大多了。 

  除了兩岸經貿關係密切之外,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必須加入國際經濟組織,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然而,台灣經濟能否融入國際社會,大陸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台灣走“仇中抗中”路線,在國際場域與中國大陸進行對抗,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國際經濟社會組織與其所舉辦的活動。因此,唯有兩岸關係改善,台灣才有可能擴大國際經濟參與,不被邊緣化。 

  特別是“東南亞國協”(ASEAN)10個會員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5國(東協加5)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經完成談判,預計今(2020)年簽署,內容包括降低產品的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經濟技術合作、中小企業等18個領域,經濟影響力極為深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