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20中國經濟趨勢報告
http://www.CRNTT.com   2020-01-16 08:43:23


 
  1、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繼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統籌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各項政策。逐漸加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的力度,有序提升金融領域對內和對外開放,鼓勵內資、外資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的競爭力和活力。發揮對內、對外開放的“鮎魚效應”,倒逼經濟效率和經濟活力的提升。以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有序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轉讓技術、市場開放、產業政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堅持“一行一策、分類監管”的思路,通過多種方式補充資本,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增強中小銀行對風險的抵禦能力,引導中小銀行回歸基層、服務實體。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控制重點領域信用風險,穩妥化解影子銀行風險,有序處置各類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加強預期管理,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外部衝擊風險。

  2、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尤其是要加強基礎理論、顛覆性技術的探索研究。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嚴格知識產權領域的保護,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營造有助於創新發展的創新文化和創新生態。

  3、夯實資本市場基礎,穩妥應對外部衝擊,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

  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股市、債市、匯市的實時監測,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阻斷跨市場、跨區域、跨境風險傳染,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切實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風險。同時,加強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日常監管和評估,並制定應急預案。做好金融市場輿情監測,健全重大輿情快速響應機制;加強預期管理和輿論引導,加強與市場溝通,快速回應輿論關切,穩定市場情緒,切實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外部衝擊風險。

  加快建立健全促進消費長效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

  1、健全促進消費長效機制,鞏固消費升級勢頭,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首先,加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加快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切實保障和促進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其次,抓緊落實2019年已出台的一系列穩消費、促消費政策措施,逐步放寬或取消汽車消費限制,加快推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揮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從供需兩端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支持居民合理消費、綠色消費、升級消費,積極培育和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夯實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再次,簡化資質條件和審批流程,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加快建設可快速響應的現代化供應鏈基礎設施,持續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推動旅遊、文化、健康、體育、教育培訓等高品質服務消費發展,抓住5G商用帶來的信息消費升級機遇,帶動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

  2、加強市場消費環境建設,創新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

  由於技術和產業的變革、收入水平的變化、新商業模式的湧現等多因素叠加,我國當前消費領域正在發生著不同以往的深刻變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消費形態正在由實物消費加快向服務消費轉變。2019年前三季度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已經超過實物消費,占居民消費的50.6%。二是消費需求由以衣食為主的生存型、溫飽型向以住行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轉變。伴隨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同類消費品中,居民對高端消費品偏好顯著上升,如2019年“雙11”家居按摩椅銷量相比往年大幅度上漲。三是消費觀念由非理性逐步向理性轉變。消費者心態不斷成熟,越來越注重產品品質和性價比,炫耀性消費、攀比性消費等非正常消費現象有所減少,我國消費者消費觀念逐步走向成熟。四是消費方式由傳統的線下交易行為逐步向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化消費模式轉變。經過4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不僅建設成了超大規模消費市場,而且形成了追求創新和變化的消費文化,居民對新消費方式更容易接受和使用。

  3、科學把握消費領域的深刻變革,加快消費環境建設

  首先,增強和拓展中高端收入群體的消費品供給。一方面,加快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增強產品供給能力,開展產品高端品質認證和自主品牌建設,進一步擴大中高端消費市場規模;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加快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深化市場採購貿易試點,通過增加中高端消費品進口來豐富國內市場供給、激發市場競爭。其次,引導和培育新興消費產業。結合綠色化、智能化、健康化等消費潮流,加速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融合、不同消費領域融合,深入推動消費產品及服務的差異化、個性化、定制化,打造多樣化消費共同發展的良好生態。再次,補齊消費領域存在的短板。加快完善城市商業設施,規劃和布局新型消費載體建設,強化信息化在各類商業載體中的覆蓋和應用,拓展新型消費產業和各類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空間,促進傳統商圈向消費體驗、文創時尚、產品定制設計等新型消費中心轉變,加大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市場秩序綜合監管和治理力度,增強消費市場監管的科技性和動態性,加速提升市場監管綜合效能,持續優化消費環境。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