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洲經濟一體化是中國的“護城河”
http://www.CRNTT.com   2019-12-29 08:35:21


 
  亞洲經濟內循環已經形成

  文章指出,亞洲經濟內循環已經形成,而且中國在其中有重要影響。中國在全球貿易網絡中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亞洲內部各地區之間、特別是中國跟亞洲其他地區經貿聯繫更加緊密。而亞洲經濟一體化,相當於構建了中國經濟的“護城河”。

  第一,工廠外部依存度方面,亞洲內部之間這一指標高達0.58。這裡看的是工廠進口零部件的地區分布占比,用的是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9年度報告中的數據,分析經濟體之間的零部件貿易份額,選取SITC第6、第7、第8部門中主要的22種零部件產品。研究發現,中國內地在亞洲其他地區的工廠外部依存度中份額都較高,比如在日本、韓國可以高達0.3以上,在越南、印尼也有0.25~0.26。

  同時,亞洲地區整體上的工廠外部依存度,對亞洲內部可以到0.58,像泰國、印尼等對亞洲內部的依存度甚至到了0.7以上。工廠外部依存度數據指向亞洲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第二,中國在亞洲各經濟體出口增加值海外依存度中占有重要地位。製造業出口商品的增加值,一部分來自本經濟體,另一部分來自其他經濟體,通過進口的方式傳導到出口增加值上。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9年度報告中,使用亞洲開發銀行WIOD數據庫以及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分析經濟體製造業出口中增加值的來源,給出了出口海外增加值依存度的數據。

  可以看到,亞洲各經濟體的製造業出口國外增加值比率大體處於10%~30%區間(新加坡、中國香港比較特殊),而且來自亞洲內部的部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國外增加值中,中國在亞洲內部經濟體中的排序幾乎都位列第一位,顯示出中國在亞洲經濟的內循環中發揮了重要影響。

  第三,中國資本逐步加大在東盟的投資力度,影響力正接近發達經濟體。從東盟FDI(國外直接投資)的來源情況來看,2015年以來中國明顯加大了對東盟的投資力度。中國在2015~2018年東盟FDI中占比9.1%,已經接近日本(10.4%)以及歐盟(9.6%)在東盟的投資力度。而美國曾經是東盟最大資金來源方,但最近幾年中國在快速追趕。

  第四,經濟上關係的加強延伸到了政治外交上,更多亞洲國家在外交上傾向於加強同中國的聯繫。今年以來,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亞洲多國領導人仍明確表示了跟中國的友好關係,比如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等多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都有表態,這保證了中國周邊環境的穩定。

  做好自己的事是改革和開放

  文章認為,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和深化,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的歐洲之於德國,對於中國經濟相當於是“護城河”,可以有效減弱貿易摩擦對中國的衝擊。

  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貿一體化是一方面,同時,中國也在金融、資本市場方面加大開放、推進改革,全方位加深同全球的聯繫,諸如金融開放11條、全面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等。

  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方面,從上市公司和資金兩端推動資本市場建設。資金端主要在於引入“長錢”,包括養老金體系的完善以及加快開放引入外資。上市公司方面,主要在於上市交易股票制度的改革,包括科創板的推出和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進一步提高二級市場的定價能力,更有效的定價體系才能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方面,主要是加強同全球的溝通,這同樣有助於鞏固中國經濟的“護城河”。

  “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改革和開放。貿易摩擦這個外部衝擊帶來的更多是中長期的變化。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受到衝擊更重要的原因是內部的問題,也就是老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弊端逐漸顯露出來:杠杆率偏高、市場化程度不夠等。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困境,還是需要中國加快改革和開放,來更好解決內部問題,進而改善外部環境。政府所強調的“做好自己的事”,其實就是改革和開放。2019年8月以來,政府明顯加大了改革和開放的力度,比如設立上海自貿區臨港片區、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LPR改革等,力圖通過釋放改革紅利和開放紅利,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進而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的衝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