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 中國經濟機遇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9-12-27 09:02:28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經濟轉型取得進展,在高新技術、居民收入、市場消費等方面亮點頻現。但是,從廟堂之高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判斷,到街頭巷尾談論中美貿易摩擦下的華為突圍,2019年,既是驚心動魄與喜報頻傳的一年,也是經濟危與機並存的一年。

  12月20日,主題為“全球分化 中國對策”的2019財經頭條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十多位深耕不同領域的經濟學家和行業學者們,就當前全球經濟大勢、國內經濟發展,及企業投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全球化VS逆全球化國際趨勢變與不變

  2019年,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當前,全球化究竟處於怎樣的狀態,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

  對此,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指出,當前,全球形勢中充滿了各種不斷變化的因素,有積極、消極的,也有充滿不確定性的,交織形成錯綜複雜的、百年未有的大變局。

  在龍永圖看來,關注逆全球化和支持全球化兩種力量的博弈對全球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很有價值。

  從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融入國際經濟秩序,中國在過去40多年裡充分抓住了全球化的機遇。如今,這些要素是否還在?“目前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崛起是整個全球形勢中最積極、最重要的變化。”龍永圖認為,歡迎和反對中國崛起的兩種力量今後還會長期博弈,這將對中國乃至全球都會帶來深刻影響。

  縱觀全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徐洪才也在會上表示,當前全球的中心正走向亞洲,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機遇。

  與此同時,龍永圖還認為,更應該看到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不僅是中國政治上、經濟上的力量,更重要還有一些客觀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力量,比如,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原國家財政部國際司司長祝憲同樣提出,全球化從根本上是由市場經濟力量和科技發展所驅動的全球優化配置和產業鏈形成的過程。雖然總會有波折,但是進一步發展的大趨勢是不可改變的。
 
  此外,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表示,中國經濟的國際化,一個必然選擇是實現新的地區生產網絡的布局,而這與全球供應鏈調整有密切關係。由於貿易保護主義,全球供應鏈已經加快調整了。

  除了中美貿易摩擦,當前逆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還存在明顯表征。

  “隨著美國降息,全球掀起了降息浪潮,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形成了將近17萬億美元的負利率債券。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之矛已經沒了,必然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無序,資本流入匯率劇烈波動。”不過,徐洪才說,“儘管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但專家一致預期明年會有溫和的反彈趨勢。”

  對於全球經濟的未來形勢,在場的專家一致觀點仍是充滿不確定性。不過,在全球化的討論中,逆全球化是否會造成直接負面因素還有待觀察。

  如何確保中國經濟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或更長時間穩中向好地發展?趙晉平表示,必須要企業和政府雙向發力,共同推動中國經濟的國際化。

  趙晉平認為,正如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看到的那樣,新的貿易模式形成恰恰是貿易順差或者出口進行國別的轉移。但內部供應鏈調整把中國推到台上,新的貿易模式形成,為中國構建新的區域網絡、走區域國際化之路提供了重要基礎,而貿易保護主義則大大提前和加快了這一進程。

  趙晉平進一步提出,全球投資布局一定不是全產業鏈的轉移。過度集中和過快增長也伴隨一定風險和不確定性,這是企業選擇國際化之路時必須注意的問題。主導產業鏈和區域網絡發展的根源在於創新能力,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和關鍵舉措。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企業要積極“引進來”,畢竟提升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開放;另一方面,企業要充分利用海外創新的資源和條件,積極“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經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