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電影市場邁向全球第一
http://www.CRNTT.com   2019-10-11 11:11:32


網絡圖片
  
  90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深化,香港特色的動作片、賀歲片及喜劇片等商業片逐一進軍內地。由內地電影製片人韓三平為首的電影工作者,認為內地要開啟商業市場,電影可融合商業化的題材,作品要由主旋律及政宣式主導,改為普羅大眾喜歡的商業電影。中國電影商業化轉型,最佳例子是馮小剛塑造的賀歲片品牌效應,馮小剛從1997年開始以《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一聲嘆息》,連續5年高踞中國電影票房前列,部分作品更超越外國商業片,成為票房冠軍。馮氏執導的電影風格偏向喜劇性,講述小人物在時代轉型中的誇張滑稽掙紮,如2001年的《大腕》,表面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劇,卻諷刺了當時的社會時弊,被稱為首部具有中國意義的商業電影。
 
  千禧年代鴻篇巨製興起
 
  及至千禧新世紀,中國與美、英、法、韓、日本等地的合拍片增多,加上內地經濟起飛,電影票價上漲到每張70至100元人民幣。為使觀眾有值回票價的感覺,集合大明星、拍攝場面浩瀚的巨額投資大型製作,成為內地電影的主流。2002年上映、由張藝謀執導的武俠片《英雄》,可算是巨製的先驅,作品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等多位紅星主演,主題曲由王菲主唱。電影在內地大收2.4億元人民幣,成為首部票房過億元的國產電影,佔當年全年總票房四分一。《英雄》對內地商業電影的製作發展及票房定位,產生了指標性作用。往後上映的《十面埋伏》、《無極》、《墨攻》、《赤壁》等,都包含了“《英雄》式”的古裝、武術、宏大場面元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