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才能可持續地降低融資成本?
http://www.CRNTT.com   2019-08-29 07:48:38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降低融資成本是近年中國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標。近期央行實施的LPR改革,目標就是促進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提高利率傳導效率,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 摩根士丹利中國金融分析師徐然文章表示,融資成本其實是由多種成本組成的,我們首先需要釐清,金融成本包括哪些成本?簡單來說,實體經濟的金融成本主要包括接受信貸等金融服務時支付的利息和手續費。同時這些利息和手續費又是金融企業的收入,用來覆蓋提供金融服務的多方面支出——主要是涵蓋運營成本、資金成本、監管成本、不良資產減計成本,以及股東的合理回報等。

  如果只關注降低實體經濟的短期金融成本,而不考慮提供金融服務的相關成本變化,反而可能會造成金融服務(如信貸)供給的萎縮,從而造成實體經濟金融成本的大幅波動而得不償失。另外,雖然金融企業的收入相對顯性,但很多與信貸服務相關的成本是隱性的,並且具有難以預測、嚴重後置的特性。

  因此,要持續地降低融資成本,我們需要分析金融企業的各項支出。

  逐項分析融資成本

  文章分析,第一,運營成本有下降空間,然而並非越低越好。運營成本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成本。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運營成本還有下降的空間。實際上,在這方面,中國金融系統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銀行業30%左右的成本收入比遠低於歐美銀行業50%-60%的水平,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中國的主要銀行近年都明顯壓縮了成本收入比,幫助銀行業在息差明顯收窄及不良資產減計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保證了一定的盈利及信貸供給能力。當然,考慮金融系統對風控、合規和服務的高要求,成本收入比也不是越低越好。

  第二,資金成本也有下降的空間,但也難以大幅壓縮。目前存款利率相對於名義GDP增速和資產價格增速是偏低的,因而,雖然央行壓低了同業利率,但銀行吸收存款的成本還是有一定的上行壓力。這會制約資金成本進一步下降。在銀行資金成本上行時,如果強行壓低貸款利率,會明顯壓縮銀行的盈利及信貸供給能力。信貸供給能力的萎縮會導致實際貸款利率的反彈,從而不能達到持續降低利率的目的。

  第三,降低監管成本長期來看得不償失。在所有金融成本中,最難理解且最易被忽視的就是監管成本。監管成本就像防洪堤,雖然增加了短期投入,但長期來看,能大大降低洪水泛濫——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幾率。隨著全球杠杆率的逐漸攀升及金融系統的日趨龐大,金融危機的危害性越來越大,監管這道防洪堤也理應隨之加大加強。

  有觀點認為,現有監管標準過於嚴格,銀行為了合規,需要留存較多(多的達70%以上)利潤作為資本,以支持新增信貸。但是,現有監管框架是在全球多次金融危機後,充分衡量了金融效率和長期風險而制定的。因此,全面降低監管要求並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直接融資看似可以節省一些監管成本,但其實對制度的要求更高。真正有效的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信息披露、會計標準和法律法規都有嚴格要求,以保障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透明的制度也要求投資者對風險收益有很強的估算和承受能力。在制度不完善、透明度不夠高的情況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不強,投資者期望更高回報率,將導致直接融資的成本可能遠大於間接融資。

  第四,不良資產減計成本是金融系統中波動最大最難預測的成本。不良資產減計成本往往和市場利率有蹺蹺板效應。要用市場化的方式降低利率,一般需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而這也會伴隨著信貸標準的降低和後續不良資產減計成本的上升。因此,在信貸規模擴張的情況下,不良資產減計成本是很難降低的。這方面的成本可以拖後,可以轉嫁,但無法掩蓋。而且,拖後、轉嫁會帶來負面效果,可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

  第五,合理股東回報是市場化經營的基石。是否可以不分紅、降低股東回報以降低融資成本呢?這顯然不是最優選項。沒有股東回報,就難言商業價值,長期來看,服務質量必定下降,國有行改制上市的初衷和優勢也將被顛覆。

  利率不是越低越好,低利率的隱性成本不可忽視

  文章指出,當我們努力推動融資成本下降時,還需要認識到,利率水平和貨幣政策對收入分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即使是在沒有通脹壓力的情況下,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

  融資難融資貴狀況的存在,其實主要問題不在於融資環境,更多是目前企業成本高、盈利難的反映。在優質工業企業的成本中,融資成本占比很低。而各種金融投機炒作需要高杠杆,比實體經濟更加需要低利率。金融投機炒作導致財富集中,同時推高資產價格,以及實體經濟的生產成本,其實是投機者向生產者變相收稅。因此,如果降成本政策不考慮資源分配、收入分配等因素,可能會適得其反,加大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給實體經濟帶來損失。

  2008年以來,很多企業依靠商業不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得到了大量低成本融資,從而進行了過度的高杠杆擴張,當此類負債不能再續時,這些企業就被還本付息的壓力壓垮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