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也談南北差距 在人口流出地要進行減量規劃
http://www.CRNTT.com   2019-04-07 08:40:48


 
  中國人口的跨地區流動遠遠跟不上市場力量主導的產業集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實現地區之間人均收入的收斂,本應以促進勞動力更為自由流動為手段。遺憾的是,由於社會各界沒有理解區域經濟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把經濟在少數地區的集聚誤解為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甚至全球普遍存在的集聚效應也被污名化為“虹吸效應”,造成了社會各界普遍對於產業向少數地區集中的反感。於是,長期以來,在政策上對於較發達地區採取抑制措施(比如收緊建設用地指標),試圖“倒逼”企業轉移向內地,同時,用行政力量去推動產業轉移。

  但是,產業轉移真的發生了嗎?真的起到了促進地區間平衡增長的效果嗎?恐怕未必。有研究顯示,其實,沿海地區向內地的產業轉移,並沒有全面發生,而只是發生在局部的地區和產業。在向中西部的產業轉移中,有的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產業並不依賴於海運進行貿易。另外一些就難說了,有些欠發達地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吸引污染型的產業來實現短期的GDP增長,恐怕也只有數字比較好看。通過提高沿海地區的成本來“倒逼”產業轉移,恐怕實際上發生的是把企業逼去了東南亞。

  還有一種表面上的收斂是需要警醒的,那就是大量在工業園、新城和基礎設施上的投資。這些投資,在短期裡當然是GDP,也能夠形成就業和稅收,表面上造就了一些西部增長明星。但是,實地調研一下就知道了,那些在欠發達地區遍地開花的工業園和新城,以及寬馬路,早就投資過度了。一個數據就能說明問題,中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現了人口收縮,但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做增長型規劃和投資。

  發展是硬道理,但硬發展是沒道理

  文章指出,事實上,十多年來,中國已經實施了大量的支持欠發達地區的區域發展政策,現在已經可以對這些發展政策進行評估了。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中西部已經建設了大量的經濟開發區和新城,這些政策雖然在短期可以在經濟總量上幫欠發達地區帶來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由於缺乏集聚效應,相應的政策是伴隨著低效率的發展。新城大量建設在人口流出地,也已經出現了總量過剩和規劃超標,伴隨著嚴重的地方政府債務。原本說“發展是硬道理”,結果,在人口流出地大量無效投資,成了“硬發展是沒道理”。

  國家對於欠發達地區的各類補貼和支持,要從整個國家的競爭力角度來考慮問題,如果資源配置出現低效率,那麼對於中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以及國際發展經驗,再加上中國自己過去所做的嘗試,已經足以支撐政策上的調整。在面向“十四五”的空間規劃中,提幾點建議:

  第一,在欠發達地區要進行有區分的、基於各自比較優勢的發展政策。在核心大城市及周圍的都市圈,可以進一步集聚製造業和服務業。其中,將有兩種可持續的類型:一是服務於內需的;二是服務於外需,但是出口不依賴於海運,比如說通過空運的,以及通過網絡運輸的軟件業。在另外一些地區發展農業、旅遊和自然資源產業,但是這些產業由於創造GDP的總量受到資源限制,應該通過引導人口流出來提高人均資源占有量和人均收入水平。

  第二,要重啟東部沿海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特別要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特別是中下游)黃金水道沿線地區在全球製造業體系中的競爭力,因為這一地區的內河航運條件幾乎可以和海運相媲美。在東南沿海地區要通過推動外來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得外來人口安居樂業,來緩解勞動成本上升的趨勢。同時,土地供應要跟著人口增長需要相應增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緩解地價和房價上漲速度。

  第三,在人口流出地要進行減量規劃。要防止出現人口流出地繼續做增量規劃和投資的局面,已經進行的投資要做科學的評估。要高度重視上一輪投資中所形成的工業園、新城、基礎設施等不動產所帶來的地方金融和財政風險。對於缺乏回報且不可持續的項目應及時終止。

  第四,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要從投資於不動產轉向投資於人。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新城、基礎設施總體上已經過剩,未來應轉而投資於教育和醫療等有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事業,改善人的生活質量,提升人口素質,為更長期的發展打下基礎。

  第五,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要與所對應的產業比較優勢相關聯。對於比較優勢在農業、旅遊和自然資源這些產業的地區,要相應提供與產業競爭力相吻合的基礎設施配套。要建有利於將產品運出來和有利於將人運進去旅遊的基礎設施。建議對於中西部地區已經大面積鋪開的高鐵項目進行投資回報評估,考慮在中西部地區以更多的機場建設來取代過量的高鐵項目,因為機場更加適合人口密度低且地形複雜的地區。

  第六,對於地方官員的考核和評估,要取消GDP總量的指標。特別是對於人口流出地,更是要減少對於GDP總量增長的激勵,以免人口流出地仍然做總量的增量規劃,以及地方之間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惡性競爭,防止不同地區在產業選擇上的雷同化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