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林千畬:中華文化與台灣的“帶路”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9-02-24 00:18:37


 
  對此,習近平主席仍以堂堂正正的政策高度加以回應,在2018年舉辦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強調“堅持開放導向,拓展發展空間;堅持發展導向,增進人民福祉;堅持包容導向,促進交融互鑑;堅持創新導向,開闢增長泉源;堅持規則導向,完善全球治理”;以及“堅持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堅持創新驅動,培育增長新動能;堅持完善互聯互通網絡,促進包容聯動發展;堅持深化夥伴關係,攜手應對共同挑戰”;雖然美國人藉由提供援助蠻橫的介入他國內政的劣跡斑斑可考,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來往互動的經驗尚難稱完善,如何判斷哪邊伸出的援手是善意的?哪裡遞出的橄欖枝是有毒的?各國難免會以美國與中國過去是如何對待他們的盟軍、朋友來做判斷的依據。

  三、龍生九子:中華民族大熔爐的淬鍊

  中國大陸境內的漢族與各民族的融合,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各民族國家有示範的效果,而台港澳則曾分別為日本、英國及歐陸的葡萄牙統治,這是我們民族的傷疤,是無法抹滅的痛!然而,在我們發展的道路上,因為殖民而接觸的多元文化,以及因此而擁有的不同的制度、普遍性的人生態度、社會價值觀、卻有機會在中華民族的傷疤上開出美麗的花朵:藉由對台港澳多元文化的包容,向世界宣示我們中國人的發展是為了給全世界帶來更好的發展,而只要能夠接受彼此的文化,疑慮可以化解,用心得到理解,矛盾迎來諒解,更容易結合力量,成就彼此。

  古語有云:“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但這絕對不會影響龍在中國人心中無法取代的崇高地位,甚至更因為對不同於自己的子女的包容及適性發展的體諒,使得龍的形象得到更大的提升。中國歷史上之所以兩次淪於外族之手,卻終能以溫柔敦厚的文化內涵將原來的外族吸納融合為中華民族的一員,靠的不是西方列強慣用的船堅炮利、強迫暴虐,而是以王道、人道、睦鄰、懷柔的真誠,打動人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著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在香港及澳門回歸的時候,用“一國兩制”的最大包容,允許回歸者保有自己習慣的制度及生活方式,讓時間慢慢的彌平彼此之間的差異,希望終能水乳交融,不分彼此。這樣的思維及堅定落實的決心,對世界各民族觀察中國人的行為產生了極大的示範作用。港澳同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尚且願意以求異存同、包容寬容的方式進行治理,允許不同體制存在同一國家之內,對未來與我們將要產生長遠緊密的互動關係的“帶路”範圍內的各個國家,當然會有良好的標竿效益。這中日英葡文化在逐漸融合為一的過程,就是中華民族大熔爐展現我們包容差異、追求和平的最佳淬鍊過程,相較於美國以武力為後盾,以國際制裁為手段,以經濟壓迫為戰場的窮凶極惡,即便是在高壓的威脅利誘之下,國際社會終將明白如何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