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林千畬:中華文化與台灣的“帶路”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9-02-24 00:18:37


 
  由於在中華文化陶冶下的中國人具備這樣的社會組織特性,所以你怎麼對待身邊的人,就成為觀察你會如何對待關係更遠的他人的重要指標。古人云:“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就是知道唯有親親者才會仁民愛物,這種由近而遠的行為對待是很難去掩蓋或偽裝的,因此也成為特別重要的人際關係判斷指標。外國人與中國人交往,常常困惑於“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迷局當中,但是一旦了解了差序格局,其實也是不難理解中國人的行為模式的。

  二、睡獅奮起:一帶一路大戰略與中國崛起

  舊絲路新思維之“一帶一路”,結合區域經濟營銷與跨域治理合作發展,其目的不僅要帶動歐、亞、非洲等國家發展區域經濟,更要藉由更緊密的互動來維護區域間的和平。一帶一路大戰略的提出,顯現了中國面向世界發展的決心與魄力,更跳脫了幾世紀來以海洋為出口端的經濟思維,顛覆了以據點成面為主的推進方式,採用雙龍出海逐旭日,水陸路同時進發,圍線為面的新戰略。這“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圖,表達了中國準備發揮領頭的效應,帶領世界上經濟弱勢的民族及國家,迎頭趕上先進國家的發展行列,引領世界經濟更加速發展前進。 

   然而中國的發展向來就不為歐美已開發國家所樂見,甚且引導中國周邊國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消極對應甚至予以抵制。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如果只集中在中國地位的崛起、中國經濟的發達,顯然會受到西方及周邊國家的抨擊阻礙,從而造成不可預知的負面影響,需有相輔相成的思維以突破障礙。 

  一帶一路所經過的區域,含括了人類經濟活動較發達或是物產資源較豐碩的各洲,所經歷的海上絲綢之路又是極具戰略意義的重要航線,不論由國際政治面、軍事面、經濟面切入,都必須考慮與各國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唯有由文化面進行討論,能夠有共同的立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