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協調發展: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響曲 
http://www.CRNTT.com   2018-11-17 13:53:24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利字街棚戶區改造前的資料照片;下圖為:2017年4月12日拍攝的改造後的西湖區利字街地區(圖片來源:新華社)
 

  水面開闊,水質清透,在太陽的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走進山東省濟南市華山湖生態濕地,很難想象這裡兩年前曾是“臭水溝”,河道沿線污水直排、水質黑臭、垃圾成堆。

  濟南市環保局局長侯翠榮介紹,濟南市將黑臭水體治理同片區綜合開發、沿黃濕地風貌區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提升結合起來。生態治理工程實施雨污分流,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片區建設過程中,居民的水、電、暖、氣、消防、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基礎設施一次配套建設到位,摸索出了濟南片區開發“華山模式”。

  協調發展促進中國經濟社會行穩致遠

  水清岸綠,一幢幢嶄新的村民“別墅”沿河而建、網格化駐村警務室、衛生所、村行政服務樓、嶄新的塑膠籃球場、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走進德清縣的農村,環境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相比城市毫不遜色,一幅幅幸福生活的圖景讓人流連忘返。
  德清縣委書記王琴英說,以德清為例,城鄉統籌發展面臨結構轉型和農村轉型“雙重”轉型。結構轉型是從農業向工業和服務業轉變,農村轉型是促進農業多樣化、商業化、非農就業和可持續發展。

  新形勢下,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今日的浙江已成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區域發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產業發展同質化競爭,曾經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面臨的共同問題。

  自2015年開始,以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四個省會城市為核心創立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協作模式,在市場一體化、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合作發展為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進程帶來‘乘數效應’,最大限度實現各城市的同頻共振。”南昌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金偉介紹,長江中游城市群各自發揮主攻產業優勢,實現彼此產業項目的轉移、承載,橫向錯位發展。以南昌市為例,近五年來吸引長沙、合肥、武漢的投資項目90個,平均投資規模5.78億元。

  “四個省會城市試行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這一協作模式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南昌市發改委副主任陳瑛說。

  邁入新時代,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態勢,正不斷釋放出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下更加強勁的新篇章。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