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協調發展: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響曲 
http://www.CRNTT.com   2018-11-17 13:53:24


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小商品經營戶(右一)和一名非洲客商談生意(2017年1月5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三農部部長顧益康說,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改變了一個地區的產業格局,為大規模發展效益農業探索了新的途徑和方法,對實現農村現代化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是典型的中心老城區,在舊城復興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從2011年至今,西湖區實施了46個房屋征遷項目,共完成征遷面積395.38萬平方米、36349戶。歷史文化老街區萬壽宮棚改項目從頒發房屋徵收令,到全部完成1232戶的簽約交房任務,只用了42天。

  在房屋征拆和群眾利益之間找好平衡,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水平和黨員幹部的責任與擔當。“舊城復興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尊重城市肌理上的功能再造與提升。”西湖區委書記梅茂發說,舊城改造不僅僅是改造社區地下管網、地上房屋修繕、空中管線清理,更重要的是將一些資源進行合理再配置,比如重新配置中小學校,促進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全面協調為深化改革拓展空間

  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髮展中的重大關係,才能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以前村里有180家礦,集體經濟全部靠開礦,一年收入最高有600萬元,每家每戶‘躺著’都能賺錢。”浙江省德清縣東衡村黨總支書記章順龍說。

  然而村里不能開窗、不能晾曬衣服。隨著開礦帶來的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修復生態環境成為東衡村無法回避的問題。2010年,東衡村的礦幾乎全部關停。“那年,村里的集體收入幾乎為零,開礦留下了平均30米深的廢棄深坑,安全隱患很大,村民們多有怨言。”章順龍說。

  2011年,東衡村申報了浙江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利用城市建築工程的廢棄渣土填平礦坑,“變廢為寶”成為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耕地。通過種植經濟苗木、發展鋼琴廠、木業等村集體產業,東衡村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走向,需要更廣闊的視角,把協調發展理念貫穿於每一步經濟轉型中。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山東濟鋼成為全國首家整體退出的千萬噸級城市鋼廠,經受了轉型發展的陣痛。2017年7月,濟鋼鋼鐵線實現全面順利停產,同時開始“二次創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