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基因突變能讓人多讀書嗎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14:16:58


 
  傳統的研究手段是尋找與性狀相對應的基因。比如,眼睛或頭髮顔色的差異都指向特定的基因。但一旦涉及認知或學習能力的差異,研究幾乎都擱淺在進化的複雜性那片淺灘上。學界遲遲未能搞清,到底哪些基因掌控著人類的智慧。

  “如果地理學家想搞清楚地質構造,或上百萬年大陸間的地殼運動,他們不會想要隨便在後院撿起幾塊小石子,然後去分析它們的化學成分。”一位維多利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學者搞錯了方向,“你必須考慮研究對象的規模,並不是所有人類行為都能在神經元和基因層面找到解釋。”

  一位斯坦福大學的基因學家也支持這種觀點,在他看來,許多人類的複雜性狀,並非由單基因或多基因控制。它們由所有基因共同影響。

  這一假說勾勒出複雜的基因圖譜。它們可能並非如人們過去想象的那樣,彼此隔絕地排列,而是緊密關聯、相互影響。

  有些與智力相關的基因,已被發現能影響整個機體。有的基因與骨頭生長和高血壓相關,有的基因能生產一種酶,與類似於胰島素的生長促進因子相結合。

  與本傑明發現1000多個同教育相關的基因突變一樣,這些最新發現似乎也在讓智慧之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200萬個人的基因

  在本傑明之前,不少研究曾試圖證實基因和教育的聯繫,但幾乎都無功而返。他們被詬病的重要原因是研究的樣本量太小。

  “最近幾年才開始有100萬樣本量的研究。”鄭志利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們研究疾病時,很多小的基因效應無法看到,只有樣本量足夠大,這種基因位點才容易被發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