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 恐仍有後續
http://www.CRNTT.com   2018-06-21 11:38:26


 
  其次,直接原因為再融資壓力增加,債券到期後難以再借新還舊。

  “今年違約的盾安控股、富貴鳥、億陽集團有息債務在總負債的占比均過半,ST華信、神霧環保等的有息債務又大多由短期負債構成。”一位證券公司的策略研究員說,如今面臨去杠杆導致的貨幣緊縮,以及央行和銀保監會等聯合發布資管新規的強監管政策環境,企業的再融資壓力與日俱增,財務成本和債券發行難度都在增加,以往借新還舊模式下的短債長用、期限錯配難以繼續。

  再次,信用風險持續釋放,預期違約還將繼續。“違約事件讓市場加重對同類型、甚至是大面積民企的規避情緒,使其債券更加難發,再融資壓力繼續增大。信用風險恐產生惡性循環,且可能被繼續推升,更多急需輸血的企業正在經歷煎熬。”一位證券公司債券融資部執行總經理說。

  據WIND資訊統計,評級等級較低的AA及以下信用債總償還量在今年二季度達5795.80億元,接下來的三季度和四季度並未有明顯減少,分別為5011.46億元和5082.49億元。而在信用風險的影響下,今年以來,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有300餘支,涉及金額約2000億元。

  “與評級較高的AAA和AA+信用債相比,5月中旬以來,AA信用債的信用利差明顯走高,這說明低等級信用債得用更高的收益率才能吸引投資者,市場對低等級信用債的規避已經開始。”一位證券公司債券研究員說,綜合目前債券到期和發行的情況,在政策不發生較大變化的前提下,預期違約潮還將繼續。

  打破剛兌勢在必行亦應避免部分企業被“錯殺”

  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鵬看來,此番信用違約事件是自主的“排毒”行為,對一個正常的經濟體來說,打破剛兌勢在必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