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機器人寫“詩” 人類的危機還是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8-01-08 09:34:12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那時我只有九歲

  有人兒敘歡

  音樂的狂流的海水一陣陣的襲來

  願任水在風中飄蕩

  我看見池塘裡的睡蓮

  那生長的紫薇和高聳的鬆樹

  彈指間花開花落

  遠處在天地之間"

  這首名為《睡蓮》的“詩”,是2017年年底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有關人工智能與文學創造的專題研討會上,主辦方展示的機器人作品。

  研討會由出版機構、文學評論機構聯合主辦,相關文學評論家、詩人和科學家出席,“誰在為小冰瘋狂打CALL?”的主標題透露出與會方對機器人寫“詩”的積極樂觀。

  這位機器人詩人“小冰”早些時候曾因出版“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機器人寫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而名噪一時。

  詩歌一直以來是人類發揮創造的領地,因其關乎人類的情感和靈魂,也只有極少數的優秀分子才能有所成就。而當機器人開始寫詩的消息傳來,很多人想知道,它們寫的“詩”,是否會打動人類,走進靈魂?還是會帶來出版業的另一個經濟機遇?

  機器人出版了詩集

  12月19日舉辦的這場研討會,因為機器人“小冰”而起。

  2017年5月,“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機器人寫的詩集。

  “小冰”是微軟研發的第四代人工智能機器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給《陽光失了玻璃窗》作序時說:“‘小冰’是一個聊天機器人,但不僅僅是一個聊天機器人。人工智能創造的產物(如‘小冰’的詩歌與歌曲),須能成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作品,而不僅僅是某種技術中間狀態的成果。”

  微軟專家介紹,“小冰”在對1920年後519位現當代詩人、上千首詩反覆學習1萬次後寫成詩歌。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市場及公關總監徐元春介紹,“小冰”用每6分鐘的時間學習一遍所有詩人的作品,每6分鐘做一次迭代,經過100個小時之後,就基本具有寫詩的能力了。而人類完成同樣的學習,則大約需要100年。據稱,“小冰”詩歌學習過程,與人類學習創作過程非常相似,通過反覆學習產生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受某個靈感“激發”,由此寫出詩歌。

  據了解,《陽光失了玻璃窗》是在數萬餘首詩中挑出139首出版的。微軟方面稱,“小冰”的詩歌“寫作”始於2016年。此後為了測試其詩歌水平,微軟研究團隊用了27個化名,在報刊和多個網絡社區詩歌討論區中發布其作品,沒有人發現作者是個機器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