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神童”源自於教育的底氣不足
http://www.CRNTT.com   2017-12-11 23:49:36


  6歲編程,8歲建網站,13歲創辦公司,14歲被麻省理工錄取成為“預科生”。最近,一位來自山東萊陽的李姓同學成為了“網絡神童”。然而細心的網友卻發現該新聞是漏洞百出,而事件也是反轉再反轉。近日,就有媒體報道,從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錄取辦公室官方了解到的消息是,麻省理工學院不存在主動去簽下一個學生的情況。

  原本被媒體推崇備至的“神童”李姓同學,這段時間卻接二連三地陷入到反轉劇情。先是他所獲APEC國際大賽獎牌被發現竟然有落款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硬傷,再有華南理工大學宣傳部稱所謂關鍵性的邀請郵件并不是該校老師發的,最後“神童”連麻省理工學院讀成了麻省理工大學之口誤——如果連“心向往之”的未來母校的名字都能念錯的話,這樣的“神童”成色,著實是堪憂。

  “神童”的窗戶紙幾近被捅破,但當地教體局依然堅稱:李姓同學被麻省理工錄取是事實。這事或許還真有兩說,因為我們不敢相信如此轟動性的新聞是炮制出來的,如果那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但具備常識的立場應該是,最終那一紙來自大洋彼岸的錄取通知書還沒到位之前,當地相關部門能別著急著就打出“提前量”,忙不迭地推出一個所謂的“神童”典型?這不,到後面產生了要自證其說的尷尬,李姓同學也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顯然不是一個14歲的孩子所應該承受的。

  把“神童”推向公衆,不管抱著怎樣的初心,有一點應該很肯定,那就是對“神童”已產生了消費的既定事實。有學生考出了“神童”級別的成績,要不要宣傳?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但如何宣傳,恐怕還真要三思而行。首要,要考慮的是,大力度曝光一個未成年人,必然是要把對方置於輿論場的中心,而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到足以“獨當一面”,存疑;其次,就是長槍短炮的架勢之下,“神童”還能保持平常心嗎?如此追捧,搞不好就是下一個“傷仲永”;再有,“神童”的耀眼光環必然會對周圍學習氛圍產生幹擾,那些父母嘴中“別人家的孩子”的橫向對比,恐怕是你我都揮之不去的灰色記憶吧。

  筆者認為,對“神童”恰如其分的宣傳,應該是鏡頭對准學校的老師,多介紹經驗,多傳授方法,而不是強調“6歲編程,8歲建網站,13歲創辦公司”,更不應該把孩子360度無死角地予以曝光。“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名言,都貼遍了國內中小學的課堂或者走廊上,且已經深入人心,激勵無數的孩子用勤做路,用學做舟。現在,教育部門和一些媒體加大馬力報道“神童”,這不啻是對常規教育模式的顛覆,如果不趕快點到為止的話,恐怕那位“神童”的班上,都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