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茂波:港府有700多億元預留作房屋基金
http://www.CRNTT.com   2017-12-08 17:46:38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的香港,完成了特區“成人禮”,組建了新一屆特區政府,大事多,不平凡,已被簇擁至新的歷史節點。一年將盡,再看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後的它恰“如竹苞矣,如鬆茂矣”,開始吐露新氣象。特別是新一屆特區政府聚焦經濟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努力塑造著自己的新面貌,與實現良好施政的目標正漸行漸近。記者採訪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聽聽他對理想施政的理解,看看他對發展形勢的判斷,一起聊聊香港的今天和明天。

  四個角色、三個目標,實踐理財新哲學

  從發展局局長升任財政司司長後,陳茂波坦言“責任更大,壓力也更大了”。新一屆特區政府甫一就職,便志在打造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理財新哲學。這些最初出現於林鄭月娥的競選綱領、後又體現於首份施政報告的施政新理念,昭示著政府的決心和意志,重塑著施政的方向和重點,讓陳茂波主管的公共財政工作也有了一些“不一樣”。

  “政府傳統上擔當公共服務提供商和監管者的角色,但我們這屆政府還提出了其他兩個重要角色:發展目標的促成者及經濟發展的推廣者。”陳茂波說,新角色帶來新定位,公共理財的目標更為清晰:一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把蛋糕做大;二是投資未來、宜居宜業,不單看眼前,更著眼長遠,看整個社會需要什麼;三是把香港建造成公平、公義、關愛的社會。“市民都對美好生活有所期盼,這個期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提升。作為政府,就是要想著如何滿足他們的期盼。”

  理財新哲學提出後,香港各界高度關注,從官員到議員,從媒體到坊間,多元聲音此起彼伏,人們一直辯論不止。重塑整個的公共財政工作,讓政府從“積極不干預”到“適度有為”,再進一步向全面的“積極作為”轉變,社會共識似乎還沒有完全建構起來。

  根據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9月30日,政府財政儲備已達9664億元(港幣,下同),而社會上批評最為集中的聲音,就是指責政府坐擁萬億儲備,卻讓錢在庫房里“生鏽”,多年來執行的是“守財奴”政策,“穩健有餘、進取不足”。

  “香港是個開放、多元的社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很正常。在用好公共資源這塊上,總體上大家都認為政府財力允許,可以多花一點。”陳茂波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