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中國大陸而言,和平統一始終是最佳選項,從未有過改變。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就曾說過,“和為貴”,“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鄧小平也曾說過,“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1979年1月1日,中國大陸還專門發佈《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此次19大報告重申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特別強調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表明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具有高度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意識到台灣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應該放在歷史長河中加以考量。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福祉利益,大陸不會急於一時,不會因為目前島內政局的暫時性變化而動搖我們的大政方針。畢竟,如果兩岸炮火相向,受害最大的將是兩岸人民。
當然,堅持和平統一,並不意味著就是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這個選項。鄧小平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台灣當局永遠不同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我們能夠放棄國家統一?”因而我們“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們不能做這樣的承諾”。未來島內分裂勢力如果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中國大陸只能被迫採取行動,依據《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獨”分子當頭棒喝、嚴加懲罰,絕不手軟、絕不姑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有中國大陸的強大實力作為後盾,有兩岸同胞的強大民意作為支撐,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步伐。
統一是現在進行時,而非將來時
關於兩岸何時最終完成統一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但外界在討論這一議題時,往往只關注最後的時間點,而忽略了統一的過程。回首歷史可以發現,任何一個國家的統一,無非是經過政治談判、經濟磁吸、社會融合和軍事征服等幾種形式,兩岸的統一基本也很難跳脫出這些模式。目前外界揣測最多的是,如果台灣問題久拖不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話,大陸有可能被迫對台兵臨城下,採取解放北平的模式來解決台灣問題,即圍而不打、不戰而屈人之兵,成功實現祖國統一。
但這種論調略顯悲觀,因為它忽略了台灣民眾主動向大陸靠攏的事實。中國大陸對台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期望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可以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突飛猛進,台灣同胞對於大陸的向心力越來越強,願意到大陸來旅遊、經商、就學和就業的人數也在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
僅以兩岸人員往來為例,2013年至2017年,雙方人員往來總數高達4096.7萬人次,其中僅2015年就有985.6萬人次,考慮到整個台灣人口也就只有2300萬,兩岸一年的人員往來就達近千萬,這一體量和規模著實讓兩岸為之興奮。事實反復證明,兩岸是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一家人,打斷骨頭還筋連著筋,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兩岸同胞願意相互交往、增進交流的赤誠之心永遠滾燙。
也正是由於看到了兩岸同胞對於彼此交流的熱情和信心,中國大陸才反復強調,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19大報告中也特別強調要“我們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實現互惠互利,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大陸將會繼續積極推動兩岸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當兩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形成一個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時,兩岸的統一也將指日可待。
從這個意義上講,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過程,也就是兩岸不斷實質統一的過程,至少是為兩岸最終統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所以對於台灣問題而言,統一不僅僅是最後的一個時間點,它同樣也是一個時間線,是一個不斷延續展開的過程。習近平特別強調,“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中國大陸不斷出台各種措施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願意與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增進彼此對命運共同體的領悟認知,進而真正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當兩岸同胞已經完全心靈契合了,統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目前兩岸的各項經濟、文化、社會交流不僅僅只是交流而已,它同樣也是在為未來的形式統一提前鋪路,或者說現在的各項交流過程其實也就是在不斷邁向統一的過程。因而,統一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是進行時而非將來時,是路上不斷行進的過程而非到達終點的瞬間。兩岸的形式統一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兩岸的實質統一卻在不斷地進行過程當中。
歷史的背反:謀求“台獨”反而會加速統一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符合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習近平總書記在19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一系列重要表述,表明了大陸在台灣議題上是採取了“促統”與“反獨”雙軌並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既要通過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來加速兩岸統一進程,又要全力防範、徹底打擊一切“台獨”分裂行徑。毫無疑問,這彰顯了大陸對於“台獨”分裂勢力的高度警惕和高度防範,特別是大陸首次把六個“任何”列入黨的報告,這要比17大報告和18大報告中提出的“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顯然更進了一步,體現了中國大陸反對“台獨”的堅如磐石的堅定決心。
在兩岸實力大局底定的情況下,如果台灣當局繼續在錯誤道路上漸行漸遠,由“文化台獨”、“柔性台獨”逐漸邁向“法理台獨”,甚至還想“以武拒統”、“以武謀獨”,那麼兩岸統一的進程勢將會被提前完成。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19大報告中才明顯加大了對於“台獨”分裂勢力的警示力度,明確表示要“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這一表述彰顯了大陸對於“台獨”分裂勢力的警惕和防範程度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大陸強大的實力依託下,未來任何企圖分裂國家、威脅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必然會以失敗告終。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也提出了極富新意的表述,即反對“台獨”不僅僅是中國大陸的堅定立場,也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項重要使命。因而未來兩岸同胞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奮進,全面與一切分裂國家的行徑做鬥爭。
所以從未來走向來看,“台獨”分裂行徑猶如作繭自縛,鬧得越凶,最後下場越慘,不但無法實現其夢寐以求的“台獨建國”,反而會加速兩岸的統一進程。未來兩岸關係會如何走向,是由目前的“冷和平”逐漸走向“冷對抗”最後反而通過非和平方式提前實現統一,還是重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和平發展逐漸邁向和平統一,端看台灣當局的政治智慧和實際舉措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1月號,總第23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