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專家:中美競爭走向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2 16:59:14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11日刊文稱,雖然哈佛大學的國際問題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中美關係處於“修昔底德陷阱”的困境,即既有霸主面對新興強權的挑戰多以戰爭告終。但是,美國奧爾德多米寧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史蒂夫·耶蒂夫卻認為,儘管需要了解歷史,但不必認為歷史一定會重複,而且時過境遷,今天的國際環境同歷史上的國家關係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他認為中美競爭走向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耶蒂夫教授在《弗吉尼亞向導報》上發表文章說,雖然“修昔底德陷阱”及其他諸如此類的歷史類比能夠讓我們了解過去,但對今天未必有借鑒意義。他列出五點原因解釋現在的中美關係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首先是商貿關係。耶蒂夫說,商貿關係通常能夠防止衝突,中國和美國是彼此重要的貿易夥伴,即使北京擁有很大的對美貿易順差,但雙方互相依賴是明顯的。即使有貿易爭端,中美都重視貿易關係,會小心處理。

  第二點原因是,即使全球化不能阻止戰爭,但還有核威懾,核威懾同全球化兩者相加,使發生戰爭更難。而過去“修昔底德陷阱”的情況都是講沒有核武器和核威懾的大國。

  第三點,現在的戰爭比上個世紀更罕見,部分原因是全球規範約束越來越強。總體來說,訴諸戰爭比古希臘伯里克利時期、拿破侖時期和威廉二世的時候更小。儘管電視新聞大多展示戰亂災難,但世界畢竟進步了。

  第四點原因是,全球通信比幾百年前要發達得多,甚至同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時候相比都發達得多。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有定期的政府各級官員會談。

  第五,中國和美國都是獨特大國,中國的變化正在造就大量中產階級。相比對抗,中國更專注於經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