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干擾紀念大屠殺,日本在自我孤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9 13:40:01


 

  從英國隆重紀念看“大是大非”

  今年1月26日,即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2周年紀念日前夜,英國政要、宗教領袖、200餘位大屠殺幸存者及1000多名各界人士齊聚倫敦市中心的伊麗莎白二世會議中心,緬懷死於納粹屠刀的600萬猶太人和20世紀以來各類種族滅絕罪行的受害者。而在1月27日“大屠殺紀念日”前後,英國全國共舉辦了6000多場紀念活動。筆者近距離觀察了這場隆重的大屠殺紀念活動,並對英國從上到下的紀念進行了調研。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英國不是有滿城盡戴小紅花的“和平紀念日”嗎?為何還要專設大屠殺紀念日?大英帝國本土從未淪陷、不曾發生屠殺慘劇,為何如此隆重公祭大屠殺遇難者?

  大屠殺慘劇的確未發生在英國,但英國人保有許多與之血肉相連的難忘記憶。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在一場被稱為“兒童救援”的營救運動中,大約1萬名兒童(多為猶太人)從納粹鐵蹄下的歐洲大陸被送抵英國。至1939年,英國共接納了6萬名來自歐洲大陸的難民。

  英國有許多大屠殺相關遺跡。在倫敦,維納圖書館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屠殺研究機構,存有英國最全的納粹歷史檔案;帝國戰爭博物館有全歐最大的大屠殺陳列展;海德公園、當年流亡兒童下車的利物浦街車站等處建有大屠殺紀念花園和雕塑;諾丁漢郡的大屠殺研究中心暨博物館,每年都有訪客在那裡的玫瑰園栽下花種。

  筆者看到,這次紀念日前後,僅英國廣播公司(BBC)各類報道就有30餘篇。BBC還在熱門電視欄目《古董巡回秀》中推出“特別節目”,聚焦幸存者和他們的藏品,從集中營裡的囚服、艱難保存的祖傳銀器到贈給解放者的禮物,每一件都是歷史活證,直擊人心。從《泰晤士報》《獨立報》等嚴肅報章到《每日快報》《太陽報》等通俗小報,甚至免費發放的《都市地鐵報》,都為大屠殺紀念日留出大幅版面。

  在全球性大屠殺紀念、教育和研究方面,英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88年,英國“大屠殺教育基金會”成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大屠殺歷史教育和師資培訓;1991年,英國在歐洲國家中率先將大屠殺內容列入中學歷史必修範圍;2000年的國際大屠殺論壇《斯德哥爾摩宣言》,英國是締約國之一,它直接助推聯合國大屠殺紀念日的設立;2001年,英國將1月27日定為國家法定紀念日……

  每年,英國的大屠殺紀念日都會設定一個主題,比如2015是“讓記憶活著”,2016年為“不要袖手旁觀”,2017年是“生活如何繼續?”這些主題聯結著歷史與現實,讓人持續反思:“人,居然能對人如此不人道”,也讓人牢記:“奧斯維辛,絕不重演”的口號在今天一樣貼切和必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