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中國核試驗基地:戈壁綠洲馬蘭的故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2 12:11:14


 
  現為總裝備部政治部創作員、一級作家、大校軍銜的彭繼超曾在馬蘭基地工作生活33年,走訪了數位“馬蘭人”,也寫下了一系列核工業題材的作品。

  他告訴記者,張蘊鈺曾跟他詳細說起過這段往事。

  張蘊鈺堅持認為,敦煌不合適作為原子靶場。他的考慮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敦煌莫高窟是老祖宗留下的中華瑰寶,核試驗像地震一樣,一下子就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給震沒了,這可是負不起的大罪過。二是沒有水源,鬆土層太厚,而核爆炸產生的煙塵太大,煙塵太大就會隨風擴散,造成核沾染區。三是試驗當量太小,只能試驗2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顯然不能滿足中國核事業發展的需要。

  據後來的核試驗基地司令員張志善說:“張蘊鈺同志問為什麼選在這裡,我說蘇聯專家定的,能搞2萬噸。張蘊鈺同志說,可真是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

  張蘊鈺馬上將自己的意見向中央書面上報。說來也巧,中央同時接到了蘇聯一位專家的來信。原來,蘇聯專家也有不“坑人”的,信中說敦煌不適合建場,建議將靶場中心區移到羅布泊地區。

  結合張蘊鈺的報告和蘇聯專家的來信,中央同意核試驗基地重新選址,就定在羅布泊。

  1958年12月24日,張蘊鈺帶領勘察小分隊從敦煌出發,經玉門關向西,向羅布泊疾馳而去。直到次年春天,疲憊的勘察隊員們終於在乾旱的羅布荒原發現了清冽的博斯騰湖。

  張志善當時起草了一份電報給中央,電報上寫道:“這裡土地肥沃,能種菜、種糧,這裡水源充足,水是甜的,還帶有香味……”據說,萬毅看到電報後笑著說:“水還帶香味,他們都成了詩人啦……”

  最終,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羅布泊西端的10萬多平方公里被劃定為中國唯一的原子靶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積47萬平方公里,比英國還大,而核武器試驗場的面積有10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江蘇省的大小。

  原馬蘭基地司令員馬國惠告訴記者,之所以圈定10萬平方公里這麼大的面積,和原子彈、氫彈的破壞半徑有關,“300萬噸氫彈的安全半徑為150公里,這樣算來就要有大約9萬平方公里,所以10萬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是完全必要的。”

  作為原子靶場,這裡堪稱完美:地廣人稀、遠離城鎮、有水源且不在地震帶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