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范雨素們”和他們的老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8 09:52:38


 
  人民網記者:工友們自己會選擇讀什麼書呢?
 
  張慧瑜:他們更傾向於經典名著,比如譯林出版社出的現實主義小說。他們不怎麼看現代主義作品,因為現代主義作品更強調意識流、心理描寫,與他們的生活有隔膜。在寫作上,他們也不會寫虛構的故事,還是寫身邊的人為主。比如他們很喜歡寫小付,就是工友之家的負責人。她是工友之家的工人大學畢業的,年紀很小,幾年來也變得越來越幹練。工友們眼中的她很生動,比如有工友寫小付喜歡軍人,要去找個軍人的男朋友。
 
  人民網記者:您與他們之間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嗎?
 
  張慧瑜:有的,而且讓我很感動。去年我從美國回來,知道他們在這期間給我寫了好幾首詩,范雨素還給我寫了首藏頭詩(見文末)。不光是我,他們也給其他老師寫詩,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動。還有一件事,我去年回來的時候,他們還在飯店給我弄了個小的歡迎儀式,寫了“歡迎慧瑜老師回來”,這讓我感覺到我在一個充滿溫暖的社群裡,有很多朋友,超越了一般的關系。他們很真誠,讓我很感動。其實我只花了很小部分的精力,這種感動與快樂是我在其他地方無法得到的。
 
  人民網記者:這與您在學校裡教學生是不一樣的體驗。
 
  張慧瑜:對,因為工友們的閱歷都很豐富,他們有什麼問題都是很正常的。你只能用自己對文學的理解與他們交流,在社會意義上不會談太多。我們更多是一種平等的分享,而不是老師與學生。我們是一種“圓桌式的關系”。
 
  人民網記者:您如何定義他們的文字,算“打工文學”嗎?
 
  張慧瑜:有人這麼稱呼,不過我更願意稱為“工人文學”。因為其實你我都是打工的,這個定義比較泛化。而“工人文學”凸顯了工人的身份,他們從事工業生產與服務業。比如范大姐是月嫂。我們其實也講過很多工人詩歌、工人文學,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民網記者:您覺得在今天我們閱讀他們的文字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張慧瑜: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感受到文學的意義和力量。我們會覺得文學很高大,很遙遠,但他們的文字與生活相關,又有張力。比如他們說,來到北京,這是別人的森林,我們是外來者。對我來說,北京也是“別人的森林”,這些都讓人很有共鳴。再比如郭福來,他四十歲才來北京,會寫很多思念家人的東西。還有他們生活在皮村,會寫生活環境。比如馬大勇,做園藝工作,寫過一篇“皮村的叫賣聲”。他覺得喇叭聲很刺耳,人的叫賣聲很親切。小付也寫過自己的心路歷程,從最開始的緊張到後來自如地開展活動,看到一個小姑娘在社會中的成長。李若寫過一篇女生宿舍,她用非常精煉的語言就描述出了女生的小心思,特別有生活趣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