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保部解釋PM2.5究竟怎樣形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9 18:46:09


 
  近些年,我們分別對北京、天津等35個城市開展了源解析的工作,基本弄清楚了比如說燃煤、工業排放、揚塵、機動車、秸秆焚燒等等。它們都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當然這個原因還可以細分,比如說不同的工業排放量是不一樣的,鋼鐵、焦炭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汽車也不一樣,國四、國五和老舊車、重型柴油車會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散煤的燃燒和電廠燃煤排放也不一樣。各地因為產業結構不一樣,生產生活條件不一樣,各個地方的污染源的來源和構成比例是有差異的,而且這個差異有時候會很大。即使在同一個城市,由於季節性的變化,這個來源也會有所變化。但是儘管有這樣一個複雜性和可變性,總的來看,我們從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制定角度看,因為它是三到五年的時期,而且是在一個區域裡,這個成因相對來說儘管有這些變化,它是穩定的,是清晰的,是明確的。

  問題在什麼地方?因為每一個城市污染的成因不是單一的,是多個原因形成的。所以每個城市在採取污染控制措施的時候,不會採取同一個措施,只控制工業污染,燃煤不控制,不可能。因為這樣的成本代價太高,各地都會採取多種措施綜合舉措來進行。綜合舉措背後就會涉及到各方的利益,你控制誰不控制誰,必然涉及到利益問題,從不同的利益角度看,就引發了對一個本來清楚的、客觀的污染成因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誤解和有意歪曲,帶來一些混亂。這是我想給大家解釋的一個問題。

  另外,近些年來也有一些專家從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技術領域對PM2.5的成因給了一些新的見解。這些見解不是針對一次源,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而是對於二次生成的機理有不同的見解,就是說到底怎麼生成的?這個問題也是很自然的問題,因為隨著污染治理的深化,比如說最近兩年PM2.5的二次生成的部分在增加,這裡面當然涉及到一些機制機理的變化,專家就要研究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新的見解。但是這些見解不是對源解析的否定,是對認識的深化,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我們非常重視這些研究,對每一個嚴肅的研究,我們都認真對待。

  但是我也坦率地告訴大家,這裡有一些不嚴謹的研究,帶來了很多誤解。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可以上升到決策層面,比如說,我們在今年的工作計劃當中,對氮氧化物的控制就加強了,但是更多的研究還在學術討論中,還有很大的爭議,還不能夠上升到科學決策層面。同時由於每個研究者所在的地域不同,采樣時間不同,方法不同,觀測角度不同,不是從系統的角度、從一個大區域的尺度,研究污染源的問題,所以得出的一些結論還不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我們還要讓這些研究繼續進行下去。在這個過程中,特別要防止對一些學術觀點的過度解讀,從而造成社會的誤解。環保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幫助做源解析,比如說,我們不僅建立了京津冀地區PM2.5監測網絡,而且建立了源解析的組分網,而且建立了走航系統,可以觀測污染源是怎麼傳輸的,來幫助各地進行源解析。

  下一步,我們會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加強科學家、管理者和媒體公眾的對話,把這些複雜的、學術性的問題給大家講清楚,不要帶來誤解,也可以指導地方更有針對性,更好地科學決策、治理污染。謝謝。

(中評社報道組:林艶、徐夢溪、郭至君、束沐  後援組:臧涵、李娜、李昕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