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廁所革命”進行中 短板要補但別豪華過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8 11:28:38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逛商場、去景區、看電影,最怕的就是去廁所。女廁所外,永遠得有人在排隊。”談起自己的如廁經歷,在北京工作的白領小馬略帶誇張地說道。眼看男廁所門可羅雀,女廁所卻摩肩擦踵,這樣的經歷,讓很多女性苦不堪言。

  不過,這樣的窘境,有望逐漸緩解。不久前,住建部發布新版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將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較大地區將達到2∶1。

  女性如廁的“福音”,是中國正在進行的廁所革命的一部分。2015年,我國新建和改造2.2萬個廁所,農村廁所普及率已達到75%。從增加女廁數量到改建旅遊廁所,從布局城市公廁到推進農村改廁,廁所革命的背後,是社會公平的追求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各地出招 解決“女性如廁難”

  數據顯示,人的一生中約有3年時間是在廁所裡度過的。而根據相關組織和學者的研究,女性如廁頻率大概是男性的1.5倍,如廁時間約為男性的2.3倍。這也不難解釋,男女廁所一個“冷清”、一個“熱鬧”。

  不過在我國,目前對廁位需求更強的女性,擁有的廁位反倒更少。根據2013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北京、廣州、成都等9個大城市,男廁位都比女廁多。數量最均衡的北京,男女廁位之比也達到了1.22∶1。

  這一現象,其實有據可循。1988年,我國城市公廁的第一個標準《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中規定,“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設置比例以1∶1或3∶2為宜。”直到2005年實施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才有了“廁所男蹲(坐、站)位與女蹲(坐)位的比例宜為1∶1—2∶3”的提法。

  數名業內人士認為,2005年的標準儘管作出了解決廁位比“倒掛”的努力,但僅僅提出建議,缺乏強制性。因此,在法律法規和細則上未得到規範化,造成地方缺少執行動力。由此造成“女性如廁難”問題遲遲難解。

  不過,隨著社會平等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對於女廁數量的關注也開始進入公眾視野。近年來,廣州、鄭州等多地年輕女性上演“占領男廁所”活動,引發各界關注。不少城市率先嘗試推出改善公廁廁位比例的措施。其中,無性別公廁的設立就是其中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