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聖地亞哥同智利總統巴切萊特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出席巴切萊特在憲法廣場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 |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1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結束對拉美三國的訪問,為2016年中國高層外交的“收官之行”畫上圓滿句號。從厄瓜多爾到秘魯、再到智利,新一輪拉美熱受到世界關注,而在拉美也掀起了新一輪的中國熱。
法國《歐洲時報》11月24日載文《中拉關系:超越經濟,更上層樓》,文章說,習近平此行是其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的第三次拉美之行,從2013年的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和特立尼達多巴哥,到2014年的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地理上遙遠的距離并沒有阻礙中國與拉美發展友好關系,正如習近平所說,“相知無遠近,萬裡猶比鄰”。中國最高領導對拉美如此高頻率、大範圍的訪問,也凸顯出拉美在中國外交布局中日益吃重的地位和作用。
肇始於十五世紀下半葉的“中國之船”與“馬尼拉大帆船”時代曾是興盛一時的貿易往來方式。世易時移,盡管“大帆船貿易”最終走向衰亡,但它所代表的中國—拉美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一直未曾中斷,更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複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世紀以來,中國元素在拉美的存在逐漸增強,更與那裡的國計民生相關度不斷提升。目前,中國已是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拉美成為僅次於亞洲的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由中國需求驅動的大宗商品熱潮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迅速騰飛,使許多國家不僅還清了債務,外匯儲備也有所增加。埃菲社報道指出,在拉美國家眼中,是中國的投資打開了該地區實現結構轉型的那扇門。習近平本次拉美之行中,中國也與厄瓜多爾、秘魯、智利在經濟貿易、能源合作等方面簽署多項重要協議,展開新一輪的經濟合作。
不可否認,近年來,受大宗商品和石油價格下跌、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影響,中拉貿易額增幅有所下降。而當下的拉美正處於1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局。一方面,經濟遭遇著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艱難時刻,地區經濟增速預計可能降至-0.3%;另一方面,多個國家發生政權更替。但無論怎樣,新上台的阿根廷、秘魯等國政府都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為重要施政綱領,而實現這一政綱的重要方式就是擴大出口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由此,中國擁有的豐富融資能力、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廣闊的消費市場,就成為拉美各國矚目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