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能源車騙補名單已上報國務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4 10:47:11


 

  而僅僅相隔一天的8月12日,工信部也就《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 (修訂)》(以下簡稱“准入規定”)公開向全社會徵求意見。這一份由二十八條外加五個附件的管理規定洋洋灑灑地重新規定了從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到售後服務方方面面,透露出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品的准入門檻在收緊。

  這兩項新政中,准入規定將約束和控制汽車廠商的產品安全性,以進一步減少車輛的安全隱患;而碳配額制度有望為整個汽車市場帶來良性循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准入政策的設定是規範新能源汽車生產,落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而更細致的調整方向在8月下旬已經由財政部披露。“財政的普惠政策對培育新能源汽車初級市場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國際通行做法,但長期執行該政策企業容易患上政策依賴症、軟骨病,缺乏技術開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的盲目擴張。”宋秋玲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表示,其向外表示,財政部未來的補貼政策將在四個發面進行調整。

  這四個方面分別為:第一、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提高財政補貼政策;其次,完善補貼標準;第三是健全監管體系;第四是建立市場化的發展機制。具體來說,未來各類新能源車型都面臨更嚴格、更細化的技術要求和更高的准入門檻。而補貼向技術更先進、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傾斜。同時,補貼標準主要是彌補成本差價和促進技術創新上。

  在監督上,是此次政策較大的變化。“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相關部門,在日常監管方面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差距,存在很多的漏洞,監管手段還相對落後,還停留在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場檢查階段,與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信息化、網聯化的特點形成鮮明的反差。”宋秋玲表示。

  未來,財政部將建立基於互聯網的信息監管平台,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動態掌握車輛的生產、銷售、安全運行、充電設施的運營情況。地方監管強化對車輛上牌、車輛運行、補貼申報的環節要嚴格把關。而行業主管部門要強化行業管理,嚴格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准入,加大產品一致性的抽查和處罰力度。

  下一步,將積極配合工信等部門加快建立相關的市場化制度,該制度即為碳排放交易制度。但財政部同時表示,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後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力度不會“斷檔”。“我們期盼國家盡快讓這些有利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政策落地,讓新能源汽車企業真正的納入到自己的戰略規劃中,確定更為長久的發展策略。”嚴琛表示。

  而在上述的大連市發布了《關於純電動客車市財政購置補貼有關事宜的通知》中,已經明確界定車輛生產企業違規取得牌照、車輛賣給關聯企業而非終端用戶、車輛賣給終端用戶但上牌後大量閑置的均屬於騙補行為。並提出主要懲處措施包括:取消補貼資格、追回補貼資金、罰款、取消汽車生產資質等。

  (來源:經濟觀察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