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能源車騙補名單已上報國務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4 10:47:11


 
  實際上,一開始新能源汽車騙補只是被當做小概率事件,但隨著調查的深入,事情開始逐漸升級。在西安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痛批騙補行為,認為是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添亂、抹黑”。馬凱在會上強調,“出現騙補行為是生產企業受利益驅動,但監管部門也存在漏洞,涉嫌失職瀆職人員也要根據規定進行處理”。

  而由此,對騙補調查懲處,已從單純的企業擴大到了監管部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日常監管方面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差距,還有很多的漏洞,監管手段還相對落後。”宋秋玲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也表示。而回顧今年前7個月中,國家分批次進行了三次調查,一直處於不斷升級之中。

  今年1月20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文,表示將對部分地區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核查。2月1日,財政部召開會議,明確新能源汽車專項核查的範圍覆蓋25個省市、近三年獲得過“國補”的全部90家新能源車企,同時表示將“延伸檢查部分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企事業單位及地方政府。”

  3月中旬,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信息中心突然前往江蘇、廣東等省份調研。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國家信息中心可能是想了解市場是否真的需要新能源汽車、生產出來的車輛是否真的在路上跑。但調研結果,調研組成員表示不會公開,而直接為決策層提供決策依據。

  4月下旬,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對15個省市組織開展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實地督查。督查共分5組,分別由國辦督查室、工信部裝備司、發展改革委產業司、科技部高新司、財政部經建司帶隊。這是自今年1月以來針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第二輪督查。

  與一月份發文不同的是,4月此次督查部門又新增了國務院辦公廳牽頭的國辦督查室。本次核查有所不同的是,除對財政補貼資金監管使用的核查以外,按照統一部署和要求,各部委分別帶隊——比如國辦去了安徽、河北等地,而調查內容擴展到取消地方保護政策、充電設施建設等多方面,核查監督方式也更加多樣。有媒體猜測,此次實地督查極有可能源自各部門認為此前企業自查的情況不甚理想。

  浙江一家電動汽車有限公司高層對記者表示,這一次的調查查得很仔細,每一份文件都不錯過。而在具體懲罰上,除了對情節嚴重的企業進行“取消生產資質”的嚴厲處罰,為了釜底抽薪整治騙補,在7月後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會同工信部一共梳理出了12個城市制定的19條地方保護措施,包含了公共交通領域,這接下來將會成為重點整治對象。而最為關鍵的補貼政策也在調整之中。

  政策全面大調整

  在西安會議之後不久,政策調整迅速而來。8月11日,發改委發布面向汽車行業內部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在這份意見稿中,發改委首次列出了其今後對於新能源汽車實施碳配額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案——這被認為是政策層開始釋放加強市場化管理機制的信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