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政治的“本土化”與兩條基本路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10:19


 
  儘管民進黨一時贏了,但是贏得不牢固,贏得有問題,問題才剛剛開始。當前台灣社會和兩岸關係出現了問題,問題不在兩條基本路線本身,而在於將第一條基本路線極端化為 “獨台”和“台獨”,同時把第二條基本路線作權變性、工具性之用,漠視大義大利,漠視對兩岸雙方的長遠之利和根本之利,甚至主觀臆斷、陰謀化解讀,將兩條基本路線完全對立起來。 

  實際上,台灣需要的是“溫柔的”第一條基本路線和堅決的第二條基本路線,和諧相處的兩條路線才是對台灣有利的,才是長久之策。第一條基本路線是自然而然的,不需過度強調,將之保持在客觀理性的範圍內對台灣有益,過度強調反倒容易產生矛盾。如果蓄意把本土化與“台獨”連結,並作為政策長期推行下去,將會產生嚴重負面後果,即使能得一時之利,卻無法長久。如果民進黨上台執政以後,繼續採用“台獨化”的本土執政路線,而僅僅“利用”兩岸關係保持經濟社會發展,或者乾脆拋棄兩岸關係路線,其負面影響很快就會顯現,民眾很快將會認識到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再次政黨輪替將很快來臨。對於民進黨和蔡英文而言,要認真思考兩條基本路線的問題。

  如今的國民黨也處在十字路口,到了關鍵時刻。洪秀柱當選為國民黨主席,國民黨面臨著路線和方向選擇,不僅決定著國民黨的命運,也會影響到台灣將來的發展前途和命運。當前,國民黨內一些新生代過度強調與大陸的分歧,甚至成立“草協”,改名為台灣國民黨,割斷國民黨與大陸的歷史紐帶,可謂自毀長城,“看錯了病”、“抓錯了藥”。如果目光短淺,主動放棄優長,而與民進黨競爭本土化,揚短避長,國民黨再想東山再起難上加難。當前,國民黨面臨的根本問題是路線問題,路線問題解決了,團結等問題將迎刃而解。風物長宜放眼量,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國民黨前景堪憂。

  “化異聚同”和“命運共同體”
  思維意識才能化解矛盾、走向雙贏

  台灣的未來和前途在大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路線對兩岸人民都是利益最大化的選項。台灣的根脈在大陸,“外省人”的認同與大陸緊密相連,即使所謂“本省籍”的台灣人,也不過明清時期遷台,仍為中華文化所滋養,國族認同都具有相當基礎,茲事體大、且不可“看小了”,無論何時,過度強調對立,僅就台灣社會內部而言,就很容易造成分裂、對抗甚至動盪。且台灣的經濟是淺碟經濟和對外依賴型經濟,其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久的將來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市場廣闊,潛力無窮,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世界都希望與大陸進行經貿往來和交往,大陸不但不是台灣的威脅,反而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希望所在。台灣離大陸如此之近,而大陸體量如此之大,台灣不可能繞開大陸獨立走向世界。離開大陸的奧援,不僅台灣現有問題無解,而且會使既有問題惡化,對長遠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決不會讓台灣“獨立”,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統一的意志堅如磐石,走向“台獨”的本土化路線死路一條,要讓“台獨”成為死議題。必須明白,“台獨”不但不符合大陸的利益,也不符合台灣的利益。兩岸實力對比差距如此之大,如果“台獨”引起兩岸對立,台灣的後果不堪設想。台灣應該主動融入兩岸經濟共同體中。走兩岸對立的發展路線只會危害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時間將會使包括年輕世代在內的台灣社會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兩岸關係不能由對抗性、對立性和差異化思維主導。也許不是主觀意願,馬英九和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真正強化的是“不統”,同時刻意突顯了所謂台灣“優越感”和兩岸“差異性”;一些國民黨勢力對“不獨”則聽之任之,甚至變成“獨台”,在客觀上縱容了“台獨”,造成台灣社會的認同混亂和今日國民黨的被動。在綠營多管齊下的“台獨”策略之下,台灣墜入民粹狀態,過度強調本土化認同,盛行對抗思維、優越思維、封閉思維、保守思維,以批評者和批判者的視角看待大陸,用“台獨”意識對抗大陸崛起,用台灣主體意識非理性地“拒中”、“拒統”,使兩岸關係遭受不必要的波折。

  台灣要摒棄意識形態的偏見,不要強調“不統”,把關注點放在兩岸之間的差異上,也不能守成式地、保守地維持現狀。要堅持並加強發展兩岸關係,強化“同”而不是凸顯“異”。兩岸關係要以雙贏邏輯代替鬥爭邏輯,向著更好的前途邁進,要結成感情、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甚至要探討和平統一的路徑和實現方式。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不僅對大陸有利,對台灣同樣有利,真正符合兩岸的利益。過去,兩岸“三通”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福祉,要繼續堅持,但是還不夠,新形勢下還要有“新三通”——人通、情通、心通,拉近心理距離,做到心靈契合,真正體現兩岸一家親,更深更遠地推進兩岸關係。

  台灣社會和政治家要有戰略遠見和魄力,解放思想,打開心結,以開放的心態和思維邏輯走向未來。台灣對大陸的發展前景要有信心,不要產生戰略誤判。(注:“自然台”和“戰略誤判”兩個概念受汪明浩先生啟發,觀點自己負責。)

  國民黨要有遠見卓識,增強自信,堅持正確的道路,政策路線要清晰,走務實中道的路線和積極的兩岸政策,為台灣的長遠利益負責,這樣才真正符合國民黨的利益、藍營的利益和全台灣的利益。國民黨不僅要堅定主張發展兩岸關係,增進國族認同,讓民眾曉之以理以利,同時還要高舉反對“台獨”旗幟,曉之以害以弊。要讓民進黨表態,是不是堅持“台獨”,不能讓經過包裝的“本土化”模糊了路線,更不能向“台獨”和“獨台”方向運動。民進黨如果識時務,真正為台灣人民考慮,絕不能、也絕不會發展“台獨”。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兩岸關係問題,兩岸關係走向決定著台灣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方向是大是大非問題,歷史將證明,如果民進黨以“本土化”為幌子搞“台獨”,在錯誤的道路上遠行,必會頭破血流。而國民黨要有戰略遠見,拿出勇氣和魄力,堅持發展兩岸關係、造福中華民族子孫後代這一核心理念,同時停止黨內鬥爭、加強團結,解決目前存在的不重視年輕人、不接地氣等問題。如此,國民黨將重獲民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兩岸要相向而行,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是分道揚鑣、對抗仇視。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民進黨不要得意於一時之勝,國民黨也不必糾結一時之敗,誰採取正確的兩岸關係路線,誰將贏得歷史、笑到最後。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6月號,總第222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