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來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策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16:21:35


來源: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人口老齡化是當前與今後很長一個時期我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能否有效加以應對,已經成為關係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老齡化工作。2000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對做好老齡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十三五”規劃綱要強調,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以人口戰略、生育政策、就業制度、養老服務、社保體系、健康保障、人才培養、環境支持、社會參與等為支撐的人口老齡化應對體系。
  
   一、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態勢極為嚴峻,相比其他國家,還面臨著一些更為複雜的問題,需要下大氣力進行應對。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老年人口絕對規模大,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弱勢老年人快速增加,養老照料需求巨大。截至2014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7億,是歐盟同年齡總人口的1.4倍。另據“六普”數據顯示,生活在獨居、空巢家庭中的老人高達6200萬,超過老年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二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增加了應對緊迫性。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平緩的過程。我國受特殊計劃生育政策、生育意願下降等多種因素影響,人口老齡化速度大為加快。據預測,到2025年前後,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左右,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
  
   三是未富先老,應對老齡化的能力建設受到極大制約。從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歷程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000至10000美元或更高水平,而中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超過1000美元。應對老齡化能力的提高與財力投入密切相關,既需要政府大量的財政投入,也與老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緊密相關。未富先老的國情,使得我國面臨著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水平不高、養老服務投入不足、老人自身支付能力不強影響服務獲得性等難題。
  
   四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養老問題十分突出。由於農村年輕人大量流向城市,使得農村常住人口的老齡化程度高於城市。農村老人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老年貧困問題更為突出,同時部分農村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有效的服務和照料。
  
   五是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居家養老是絕大多數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在我國,受特殊計劃生育政策、家庭意識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四二一”結構家庭日益普遍,1人戶和2人戶微型家庭數量快速增加。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戶均人數由1982年的4.41人下降至2010年的3.10人。家庭規模小型化直接導致其原本的代際支持、養老功能不斷弱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