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本漢方的概念不明確,因為日本沒有這方面的專門大學,他們的漢方醫生是西醫生通過“自學”,參加相關的學會、講座來學習中醫,有的是到中國留學,所以在理論上就不規範、也不系統。在日本,沒有國家的“漢方醫生資格”一說,是西醫生都可以開漢方。就算他們通過各種學習,通過了中國有關部門舉辦的“世界中醫師”資格考試,但在我們中國中醫師眼裡,還是覺得不夠正統。
第四,從診斷方法來看,中醫與日本漢方也很不相同。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以六經辨證、四診八鋼、衛氣營血、氣血津液、臟腑辨證等。講究號脈看舌,了解病史,並加上自己的分析,分清陰、陽、虛、實、辯證清楚再用藥;而日本是西醫生學中醫,常常以病用方, 用方來套病。但是日本漢方重視腹診,並加以發展,可以判別虛實、淤血內滯、心下痞硬、胃內停水、肝氣鬱積等,而中醫更注重舌診與脈診、臟腑辨證等傳統中醫辨證論治方法。
第五,日本漢方的理論依據的是張仲景的《傷寒論》及《金匱要略》,而中醫就多了,除《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外,要讀《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溫病學》等經典著作。中國的一名中醫師,要從中醫基礎開始,包括中藥方劑理論,再到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整個系統都要學一遍。
第六,從方藥(方劑)上看,中醫與日本漢方有相同也有不同,中醫方藥有:顆粒衝劑、丸藥、膏藥、膠囊、片劑、酒劑、合劑、糖漿、注射劑……,而漢方藥主要是:顆粒衝劑147種以上、煎藥約210種,其它還有丸藥、膠囊、片劑及散劑等。
中醫真正進入日本要靠立法
問:從您的角度看,漢方在日本整個醫療體系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
答:我認為,漢方其實是擁有很不錯的地位的,為什麼?日本醫生遇到一些疑難雜症的時候,就會想到漢方醫。比如說,癌症的後期治療,延緩腎機能不全、憂鬱症、未病的預防,還有更年期綜合征,婦科疾病、失眠、焦慮等,日本西醫只能給開安定劑,而有的患者還不想吃,擔心會產生藥物依賴,他們就會找漢方,看中醫。還有,孕婦、哺乳期婦女因患感冒去就醫,醫生一般不會給患者開抗菌素,中醫中藥數日內退熱降溫、恢復正常。
問:您認為,中國的傳統醫學怎麼才能夠真正地走向世界?中醫在日本的發展前途又會如何?
答: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點複雜,我認為:第一,需要日本政府在法律上對中國中醫師的認可。日本是西醫師學中醫,不夠正宗系統,這就需要有大量的中國醫生來彌補在理論及臨床上的不足。
解決這個問題,需政府來完成。
第二,除了立法之外,中醫藥要進入日本,我覺得需要高層次地打入,要與日本政府機構的厚生勞動省交涉。
第三,在民間,十多年來,中國的多所中醫藥大學在日本開辦了分校,我也辦過浙江中醫藥大學的日本分校,辦了十年,培養了不少日本學生。有的現在還堅持在辦著,但這些學生培養出來後,如果本身有醫生資格的,便可錦上添花,如無,仍然不能行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