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新政府將實行民族和解與和平(政策)”,3月30日,身穿橙色緬裝的新總統吳廷覺在緬甸議會說。當天,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正式接管政權。民盟此前從未執政,而如何與軍人集團協同,怎麼發展經濟,怎樣化解民族矛盾是其面臨的三大考驗。其中,民族問題自緬甸獨立以來一直牽絆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矛盾的症結何在?新政府可有新思路?
粉藍綠白,“馬崩丁”色差折射差別待遇
筆者一次性見識緬甸各色“馬崩丁”(緬甸身份證),是2015年5月在中緬邊境果敢東山區的民族武裝果敢同盟軍311旅駐地。“跟中國只有一種身份證不一樣喔”,旅長金星讓在場的官兵掏出各自的身份證:“你看,這‘馬崩丁’有粉色、藍色、綠色、白色。”
根據1982年頒布的《緬甸公民法》,緬甸公民分為“真正的緬甸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三類。其中“客籍公民”指的是“在獨立前移居緬甸,根據1948年頒布的法律申請過入籍,並符合該法律規定的條件者”;“歸化公民”指此前沒有申請過入籍者。這兩類公民“他們本身及其兒子和孫子三代人保持安分守己”,才有可能成為擁有完全公民權利的“真正的緬甸公民”。
“我有緬甸的粉色身份證,並且是經歷三代才得到的”,2016年2月,在泰緬邊境,克倫解放軍指揮官狄莫對前往該地區考察的筆者說。據狄莫介紹,1990年緬甸政府發的藍色身份證上注明“外僑緬甸國民身份證”,種族欄是“克倫人”。就算這種身份證也得持難民居留證(白色證)的人於上世紀70到90年代就開始申請緬甸國籍才有資格擁有。持這種身份證的好處就是你不會講緬語也不會被抓,出門時不需要申請通行證。然而,藍色身份證會限制其持有者從事的行業,限制讀書的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