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第一夫人從來都不是花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11:41:41


 
  歷任第一夫人的年齡、背景、性格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所走路線也不相同。有些人選擇了賢妻良母路線,如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她20歲就和老布什結婚,一直以“平生只吻過自己的丈夫”而自豪。又如艾森豪威爾的妻子瑪咪,其口頭禪就是“上帝給一個女人最好的禮物就是成為一個妻子”。尼克松的妻子帕特·尼克松則被視為賢妻良母的典範,不管是尼克松風光之時,還是因水門事件一蹶不振之際,她都是尼克松最堅定的支持者。

  整體而言,二戰之後,第一夫人的形象開始轉向強勢,對政治和公共事務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形象也越來越鮮明,甚至能夠與丈夫分庭抗禮。這當然與女性地位的崛起有關,也與媒體對選舉的介入有關。第一夫人的表現甚至會影響競選結果,奧巴馬夫人米歇爾便是典型例子,她那場被認為“感動美國”的演講,便在選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她口中的奧巴馬,“深深了解美國夢,因為他親身實踐了它,並且他想要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不管我們是誰,從哪裡來,看起來如何,或者我們愛誰”,而“讓不可能變為可能,正是這個國家的歷史,美國人就是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米歇爾用自己的方式,將丈夫與美國夢畫上了等號。

  第一夫人的強勢化,當然與女性獨立有關。但在我看來,第一夫人的獨立性早已開啟,即使是賢妻良母型的第一夫人,骨子裡仍與美國精神的獨立一面並不相悖。

  談及女性獨立,我們常常將之局限化,甚至認為擁有事業的女性才獨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所謂獨立,應該是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自主選擇回歸家庭,同樣是一種獨立。就像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在那個女強人輩出的年代裡,她卻讓人意外地選擇了主婦形象,一再宣稱自己“一輩子所做的事也就是嫁得好,生得好”。但她那具有親和力的形象,同樣是一種獨立的呈現,並與老布什相得益彰。

  從這一點來說,南希·里根當然也是典範。她的影響力並未隨著里根的卸任而減弱,而是恰恰相反,她在民眾中的口碑也越來越好,即使她已遠離白宮。

  尤其是里根患阿爾茨海默氏病後,南希不但悉心照顧對方,還極力推動胚胎幹細胞研究,為早老性痴呆症尋求治療方案——儘管她很清楚,即使有研究成果,里根本人也來不及從中受益。

  她將對里根的陪伴稱為“最漫長的告別”。病後的里根,已經不再認得她,也無法再堅持為她寫信。後來,南希將里根的書信整理成書,從兩人於上世紀40年代在好萊塢邂逅開始,直至1994年里根患病為止。這些書信見證了“美國最偉大的愛情”,美國人也因此而欣賞、喜歡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