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智庫排行很困難 需要冷靜對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6 00:23:39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2016年1月27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5》和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編寫的《2015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同時發布,排行榜出入很大,解讀不一。

  在中國前十名頂級智庫榜單中,兩個排行榜僅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兩個機構重合。這不僅是由於指標體系差異巨大,也和目前中國智庫評價和排名領域普遍存在的困難有關。

  智庫評價困境

  從智庫組織間的績效管理而言,智庫評價已上升到了行業、區域甚至全國、全球的高度。當國家將智庫建設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時,對智庫的評價成為國家和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智庫評價的目的和意義在於從評價中發現問題,而不是對智庫進行排名,亦或是通過排名提升評價機構的影響力和個別智庫的影響力。

  做好智庫評價需要3個條件:一是明確的智庫評價目標;二是評價指標體系反映智庫目標和智庫運行的因果關聯;三是能夠客觀真實采集到智庫運轉的指征。

  如果這三者做不到或者缺少某些方面的話,就難免因為錯誤的評價機制導致系統運轉產生偏差。媒體、學界等對智庫排名結果的過度放大和不合理的解讀,導致這一評價結果並未起到 “規範引導中國智庫整體健康發展”的作用,反而使得智庫間為獲得較好評價排名而有意跟隨評價指標,以致可能影響到智庫本身真正的追求。

  現實中的智庫評價在實施過程中難免存在疏漏,更因不同地區、不同專家在確定評價指標的選擇性差異,導致績效評價的差異和人為造成的差距。

  首先,智庫評價指標模糊。智庫評價的主要難題在於評價智庫影響力、競爭力以及活力的指標數據模糊問題。評價影響力時,由於智庫提供的思想觀點或政策建議,落實到公共政策出台及其執行後,會有一定的時滯才能判斷政策的實施效果;而政策效果的評價本身也是難題,尤其是在區分政策設計本身問題還是執行的問題時。因此,即便目前相對科學的影響力評價,也大多通過領導批示、課題數量、研究經費、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引用情況、媒體專訪等指標進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