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資金、貸款難,一直是阻礙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攔路虎”。為此,各地結合實際,不斷探索有效的金融扶貧創新手段:青海實施利用扶貧風險資金撬動10倍銀行貸款,助力農牧區發展特色產業;吉林省保險業擴大農業貸款抵質押擔保物範圍,緩解農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西藏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在偏遠地區設立“馬背銀行”“摩托車銀行”“汽車銀行”……
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專門成立扶貧開發事業部;中國農業銀行對貧困縣單獨安排信貸計劃;國家開發銀行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扶貧攻堅項目試點……
濟困扶危,社會扶貧匯聚新力量--
2015年初,貴州省政府與萬達集團簽署協議,萬達集團承諾在5年內至少投入10億元,幫助丹寨縣人均收入翻番、實現整體脫貧,開創了民營企業“包縣脫貧”新模式。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踴躍參與到幫扶行動中。”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
在全國工商聯組織下,“萬企幫萬村”行動已經拉開大幕。全國1萬家以上民營企業將對口幫扶1萬個以上貧困村,為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寫下生動注腳。
精准施策,翻開扶貧開發新篇章
“對我們來說,光給錢不一定管用,關鍵還得有條致富的路子。”貴州開陽縣南江村貧困農民聶中華深有感觸地說。
聶中華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貧”。為給父親治病,他不僅花光了家中積蓄,還欠下20萬元外債。為了擺脫困境,當地精准施策,由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他提供技術指導,還協調銀行貸款建成溫室大棚。去年,光是種蓮花白的收入就有10多萬元。
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黨的十八大以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戰略指導思想,一項項有針對性的舉措瞄准貧困“病根”,實施“靶向治療”,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巨大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