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回顧“奇葩證明”:讓群眾無奈總理憤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3 16:57:26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中學數學試卷裡有一種題型,叫做幾何證明題。這種證明題會提供若干個已知條件,據此推演求證一個結果。

  解答這類題目,考的是對幾何知識的靈活運用,培養的是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由此不難看出,為什麼很多人說,數學是思維體操。

  不過,如果需要求證的結果是個偽命題,即便是費盡了腦細胞,甚至走火入魔,可能也證明不了。

  比如,已知條件一:“我”;條件二:“我媽”。求證:“我媽是我媽”。

  這樣的證明題,是讓你哭笑不得還是欲哭無淚?不管怎樣,這道題曾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富有革命樂觀主義的群眾,為之取名為“奇葩證明”。

  “奇葩證明”在2015年曝光、現形。隨之而來的,有各種吐槽、批判,更有相關部門的治理、整頓。

  所幸的是,在已經起步的2016年,我們或許可以向“奇葩證明”說聲“再見”。

  群眾辦事難

  一些話題的源起,總有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證明我媽是我媽”也是如此。

  那天,“人民日報政文”微信公眾號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主人公是陳先生。

  話說陳先生一家三口準備出境旅遊,在辦理證件時,需要明確一位親人為緊急聯絡人。於是,陳先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可問題來了:陳先生需要提供他母親是他母親的書面證明。

  可是,陳先生在北京的戶口簿,只顯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戶口簿上,早就沒有了陳先生的信息。在陳先生為此感到頭大時,有人指了一條道:到父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開這個證明。

  先不說派出所能不能順利開出這個證明,光想到為這個證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陳先生就頭疼惱火:“證明我媽是我媽,怎麼就這麼不容易?”

  一句“證明我媽是我媽”,如同當年《大話西游》裡那句經典台詞一樣,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曾經遭遇類似“奇葩證明”的群眾,找到了一個吐槽的發洩點,一時間,有著真憑實據、切身體會的各類跟帖充斥網絡。

  “我媽是我媽”不好證明,但更不好證明的是,“我是我”。

  陶先生2001年到北京工作,戶籍還在河南省駐馬店市。2001年,陶先生結婚。當時,結婚證上的身份證還是15位數字,尾號是“251”;2003年,陶先生的兒子出生。出生證上,陶先生的身份證尾號還是“251”。到了2004年,身份證號升為18位,陶先生的身份證尾號變成了“2611”。不過,他自己並不知道此事。

  2006年,陶先生的戶口遷至北京。因為身份證號碼的變動,陶先生必須證明“我是我”。為此,陶先生在北京和駐馬店之間跑了7趟。後來,陶先生回到駐馬店,到原籍找到鄰居開出證明:“我是在這出生的、長大的”,這才艱難證明了自己的身份。

  沒成想,證明“我是我”的遭遇又在2015年發生了。陶先生的兒子要去美國旅行辦理簽證,因為未滿16周歲,辦護照的時候必須要有監護人的身份證明,可陶先生對比身份證和兒子的出生證明,發現身份證尾號不一致。這次,陶先生又得證明“我是我”。這一次,陶先生是拿著結婚證,才證明了自己。

  俗話說,山外有山。對於“奇葩證明”來說,也是如此,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就好比證明“我還健在”。

  有媒體微博發文稱,福建省漳州市一位74歲老人到電信局辦業務,被要求出具健在證明。老人沒辦法,只能找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為了讓老人少走彎路,只能開了證明:“老人健在,活生生的人在你們面前,身份證戶口本都還在,還要開健在證明,有必要麼?”

  當然,事後,電信局也作了說明:當事人是原電信員工遺屬。為了確保撫恤金發放準確無誤,按照相關規定,需要提供領取人健在證明。開具的健在證明是領取撫恤金的需要,與辦理電信業務無關。

  不管是領取撫恤金,還是辦業務,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面前,還需要健在證明嗎?

  “‘奇葩證明’泛濫背後折射的是公共服務水平低下。”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說,之所以出現大量證明“我×是我×”的吐槽,一方面是因為一些政府部門對自己的權力清單不是很清晰,沒有釐清自己的權力邊界,另一方面,政府的辦事流程不夠精簡,治理能力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存在這樣一種諉責行為——“我只要拿到證明,我就沒責任了,反正我起到把關、審核的作用了”。正是因為這種各自為政的諉責行為,才出現了如此之多的“奇葩證明”,尤其類似“連環套”的證明,體現出一些政府部門職能交叉、管理分割、不願擔責、服務意識差等一系列問題。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的觀點是,在簡政放權過程中,一些企業事業單位還在不斷要求群眾開具各項證明,這是一種很衝突的現象。現在社會治理要求很高,為了防範社會風險,保證社會穩定和社會基本秩序,一些單位出於自身的警戒,增加過多的各式證明手續。在社會治理過程中過多地借助傳統管理手段,必然會導致這種現象出現,增加群眾生活負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