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後遠東國際關係與中日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9 15:45:40


 
  俄國正與英國進行全球競爭,相當重視發展其遠東勢力,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使俄國成為真正的太平洋國家,並在圖們江口與朝鮮相連,此時正在修建聯接遠東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日本若占領遼東,將對其在遠東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利益產生威脅。德國此時大體完成民族統一,正在崛起,發現世界已由英、法、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占領完畢,甚至歐洲的弱國或小國,如意大利、比利時都有其海外殖民地。德國也開始其世界性的擴張,擠進非洲,直入太平洋,遙望亞洲,對遠東事務表現出興趣。法國已經是一個世界帝國,在亞洲占據越南、柬埔寨、老撾,建立法屬印度支那,並在中國上海、天津、漢口等地也有其租界。日本占領台灣,對法國有一定的威脅。法國與俄國有同盟關係。這樣,由俄國發起,德國和法國參加,對日本割占遼東半島進行干涉。俄國遠東艦隊開始集結,德國與法國在遠東也有軍事力量的存在。

  日本已與清朝簽訂了條約,處在條約批准與互換的階段。日本沒有能力立即與俄、德、法三國開戰,對此只能讓步。然而,日本表示,他們是向三國讓步,而不是向中國讓步,並向中國提出了新增賠款白銀3000萬兩的要求。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國干涉還遼”。

  “三國干涉還遼”使獲得戰爭勝利的日本,對國際事務有了警覺,開始了他們“臥薪嘗膽”的新歷程。

  中俄密約與青島、旅大等權益的喪失

  “三國干涉還遼”,使戰敗的中國看到了希望,即通過他國的力量來制約敵手。這與中國傳統的“以夷制夷”的謀略似乎是相通的。然而,清朝對於國際關係缺乏相應的知識,對國際關係的格局與歷史缺乏相應的研究,不知道弱國在國際交往中的真實處境和應變對策。從表面上看,清朝有俄、德、法三大國撐腰,共同對付日本;實際上是俄國、德國、法國有意在遠東進行大規模的擴張,不了解整個國際態勢和遠東國際關係的中國,在外交上越來越被動。

  1896年,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朝派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為頭等出使大臣訪問俄國,簽訂了《中俄密約》。該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條約:俄國遠東地區、中國和朝鮮若受到日本的威脅,另一國將全力援助。李鴻章認為,該約能給中國帶來二十年的和平。然而,《中俄密約》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允許俄國建造經過中國東北而到達海參崴的鐵路(從滿洲裡經哈爾濱到綏芬河),史稱“中東路”,即俄國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段。俄國的勢力通過這條鐵路進入中國東北。

  中國在甲午戰敗之後完全退出了朝鮮半島,然而日本並沒有立即占據上風。日本對朝鮮施加了種種壓力,閔妃(明成皇后)被日軍殺害,朝鮮國王高宗於1896年2月11日從日軍控制的王宮逃往俄國公使館,住了一年多,史稱“俄館播遷”,俄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由此超過了日本。日本為了防止與俄國直接發生衝突,簽訂了第一次日俄協定書,以能使日本勢力繼續留在半島;後來也趁著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由山縣有朋與俄國簽訂第二次日俄議定書,以保持其在半島的勢力與俄國相對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