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景鵬 :全球化視野下兩岸文化認同變遷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00:34:49


 
  肆、結語 

  過去30多年來,兩岸主要交流就是經貿、招商、引資。一種論點指出,中國大陸應該檢討以經濟利益為優先的港、台政策,在民心及身份認同上都得不到正面的作用。尤其年輕世代對於兩岸關係發展表達出極大的憂慮,以及對兩岸政治長期衝突的集體不安。 

  年輕人的觀點,跟上一代必然因環境變遷而不一樣,有理想值得鼓勵。不過,任何公共事務、乃至於兩岸認同問題,本來就沒有一次性的解決方案,每一次的解決,都是一次「溝通過程”,這是當政者、人民,以及年輕人都必須體認的。在兩岸議題上,讓台灣接受大陸一國兩制的制度、理念,目前仍絕無可能。但是,對於軟性的、兩岸共有、共享中華歷史、文化以及血緣,兩岸應該具有相同或者大體一致的認知。現在兩岸交流應從經貿走向教育以及政治。在教育方面,最關鍵的就是學生交流,為台灣應該敞開更大的門,讓陸生到台灣來學習;而台生也應該到充滿機會、冒險及開闊的大陸來學習。 

  在思辨此一問題之同時,回想歐洲的統合“過程”。在歐洲多元民族多元文化交織,而歐洲社會仍致力追求一致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是否在我們中國社會、深受儒道孔孟文化薰陶下之涵養與敦厚的特質,能夠摒棄私慾與私見追求一個共同為中國人所接受之中國觀而努力。不論是歷史的中國、文化的中國、地理的中國也好,或是一個未來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政治的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