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景鵬 :全球化視野下兩岸文化認同變遷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00:34:49


 
  參、全球化下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意識與衝擊 

  1、宏觀中華文化與兩岸交流下的台灣主體性主張 

  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性等理想,是台灣反對運動的基礎,而由此就觸及、牽涉到“國家認同”的衝突。不過,“國家認同”議題未必等同於民族認同議題。不少人認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不見得支持台灣人與中國人是不同的民族,也就是說,對於「民族認同”並無爭執。因此,國家與民族是可以區分的概念,而且也大多將中國人視為同一民族、擁有共同珍貴文化遺產。簡言之,國家與民族認同是溫和的、中性的。 

  台灣在文化認同上和文化的淵源除有漢人文化的傳承外,更受到近代文明及普世價值的影響,以此為基礎緩緩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這不僅是台灣長期歷史發展而成的海洋文化特色、過去日治時期殖民性與近代化的發展,都使得台灣的國家與文化認同產生內在衝突,縱使大多數住民的祖先來自中國大陸。 

  2、太陽花學運與反課綱抗議行動:省思與正面意義 

  太陽花運動以後,台灣公民意識大大提高。“反課綱”運動與太陽花學運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也有相當的本質差異。在某種意義上,太陽花學運與其說是凸顯反全球化、無疑說是反對偏重政商利益的兩岸交流,這是與反課綱微調運動不同之處。至於相近之處在於,反課綱微調是社會心理層面、政治社會化進程中,達到“去中國化”教育,因此不只是文化認同上的問題,而是“國族認同”問題,即兩岸是完全異己的關係。 

  不過,我們也應該思考學生為何要如此抗議,不要以為高中生只是在不了解微調內容與意涵的情況下,進行短時間地情緒抒發。這群還在上公民課程的學子,突然操作高難度的反對、不服從運動,心理必然十分緊張與忐忑不安,基於我們當年青澀苦悶的年華時,同樣反權威、反現狀的同理心,年輕人勇於站出來呼籲改變現況,應該給予肯定,也應該嘗試給予當年我們也很在乎的透明、公開、參與的對話,而不是上對下地宣導與說服。這種“逢中必反”的情緒,或許有政治人物的操弄藉此獲取政治利益,而遭受大陸打壓與封鎖,使台灣在國際參與上面對困境,某種意義也將使兩岸民族認同產生漸行漸遠的現象,因而回歸到歷史課本如何解讀過去的台灣,教育下一代的歷史課綱,就成為決定“國家認同”、意識型態、政治社會化怎麼走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