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文化與中國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4:19:44


 
  二、儒家思想與中國夢

  中華民族的文明曙光初現時期,我們就有了原始的中國夢。據考古發現,距今8000年前,中華民族就有了龍的圖騰(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年前的石堆龍)。龍的圖騰其實就是最原始的中國夢。

  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堯、舜、禹,再到夏、商、周,中華民族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到了春秋時期,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就更加明晰了。儒家經典著作《禮記》•《禮運》篇就提出了“大同”的概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惡其不出於其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大道實行的時候,天下是屬於大家的。政治上,選拔賢良,委任有才能的人。人人講求信義,和睦相處。社會上,每個人不只是愛自己的父母和兒子,也愛別人的父母和兒子。老年人有所養,成年人有工作,幼年人健康成長,即使是殘廢有病的人都有所托所養。這樣的社會秩序是:男的有職業,女的有家庭。每個人從事生產勞動,盡力做事,不必專門為自己考慮。人與人之間沒有陰謀和欺詐,沒有強盜和小偷,也沒有亂徒和賊黨,社會安定和諧,老百姓連大門都不需要關閉。這就是大同世界。

  儒家認為,在“大同”社會裡,財產公有,人人平等,社會和諧。這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小康”則比“大同”低一個層次,是建立在小生產、小農經濟和私有制基礎上的封建世襲社會,但即使這樣,只要像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六位賢君那樣,以德和禮治國,做到治理有方,就會實現社會穩定,國泰民安。

  儒家思想既提出了“大同”與“小康”社會的理想,同時也給出了實現的方法路徑,這就是《禮記》•《大學》篇所提出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認為,只要按照這個17個字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可以達到“小康”,同時就可以一步步接近“大同”世界。

  儒家的“小康”與“大同”是封建社會形態下的樸素理想和至高追求,也是古代中國的中國夢。為了這個夢想,仁人志士和封建士大夫們在舊中國的漫漫長夜裡苦苦追尋了2000多年。古代中國的原始的中國夢雖然沒能夠實現,但它卻是一盞不滅的燈火,永遠點燃著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