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疆喀什:美麗的絲路明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7 16:36:18


 
  這塊西部曠野的沃土,曾有塞種部族、粟特人、西突厥部族、吐蕃人、回鶻人、喀喇契丹人、乃蠻人、維吾爾族、蒙古族、漢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等在此生活,在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演繹著燦爛獨特的人文景觀。

  今天的喀什,既有“小麥加”之稱的艾提尕爾清真寺,也有著名的佛教聖跡莫爾佛塔和三仙洞。在喀什的博物館裡,可以看到諸多宗教的遺存,無一不展現著喀什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羅萬象。文化專家認為,正是這種多元性與民族性的相融相生,造就了喀什的獨特魅力。

  喀什歷史文化學者劉學傑說,喀什有無比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獨樹一幟、泱泱大觀的“喀什噶爾學”,深受學者矚目,也是研究、整理喀什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學問。

  獨特而濃鬱的民族文化

  喀什老城厚重的土牆擋住了嘈雜,在深邃的小巷裡,時光似乎停滯了。在小巷的盡頭就是吾買爾兄弟家,哥哥艾尼瓦爾·艾力和弟弟吾買爾·艾力每天在作坊裡製作土陶,安靜地固守著這些樸素的陶土製品。

  雖然高台民居上的大多數土陶藝人如今都已改行它途,另謀生路,但吾買爾兄弟依然堅守著這門手藝。吾買爾腦子靈活,將土陶轉變成工藝品,可以定做,可以刻上名字,並設計製作了許多小型漂亮的土陶,如傳說中的阿拉丁神燈、小燭台、小花瓶,還有各種規格的土陶碗,讓人看到後忍不住買一兩件帶走。

  維吾爾族土陶燒制技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收錄的傳統民族民間手工技藝之一。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喀什市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經過當地文化、文物等部門的不斷努力,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搜集整理出來,成為喀什市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載體。

  喀什地區文體廣電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當地已經分期分批上報了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各種純手工製作的民族樂器,深受群眾喜愛的節日舞蹈“薩瑪”舞,獨具特色的維吾爾族建築藝術,曲調變幻多樣的喀什民歌等。

  喀什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光大

  喀什地委書記曾存說,喀什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把它們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是當地群眾的願望,也是黨委政府的責任。

  作為“刀郎文化”發源地的喀什,已經培養了上百名“刀郎文化”傳承弟子,民間藝人隊伍也由後繼無人發展到了現在的四五百名。刀郎藝人不但隨國家領導人出訪,刀郎木卡姆、刀郎農民畫還屢屢在國內外各種文藝比賽中獲獎,並頻頻亮相國內外大型文化活動舞台。昔日瀕臨滅絕的“刀郎文化”如今已迸發出新的生機。

  在新疆喀什,許多像“刀郎文化”一樣的鄉土文化瑰寶,得到了保護和傳承,在這塊土地上再放異彩,包括維吾爾族喀喇昆侖山區歌舞、塔吉克族鷹舞、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模戳印花布技藝、樂器製作技藝、傳統織布技藝等等。

  如今,喀什已組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成立了喀什噶爾學研究院,不斷推進喀什噶爾學的搜集、整理、研究與編纂工作,創編了多部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優秀劇目,拍攝了土陶製作技藝等電視片,完成了100多個非遺項目保護的前期工作,多名傳承人獲得了新疆非遺技藝大展巧手獎。(作者:李曉玲 來源:半月談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