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 新竹登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1 00:36:46


“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與會來賓合影留念,左起: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林福仁教授、姜紹祖後裔姜博文、新竹清華中文系教授方聖平、清華中文系教授楊儒賓、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台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茂男、前新竹市長蔡仁堅、清華圖書館副館長孫宏民教授。。(照片:新竹清華大學提供)
  中評社新竹7月11日電(記者 黃文杰)今年正逢乙未抗日120周年,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與文物館籌備處主辦“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10日在新竹縣文化局縣史館特展室舉行開幕,展出該校中文系楊儒賓與方聖平教授收藏的50餘件珍貴文物,並邀請乙未抗日人士姜紹祖的後裔共襄盛舉。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清軍潰敗,翌年雙方簽訂“馬關條約”,台澎被割讓給日本,隨後以勝利者姿態登台的日軍卻從北到南遭受激烈抵抗,史稱“乙未抗日”。

  楊儒賓教授指出,甲午戰爭是近代東亞史的分水嶺,乙未抗日則是甲午戰爭的延伸。針對這兩場戰役,很多前人研究都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切入,但他在20餘年來收藏文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不同的觀點,以跨過民族主義界線的角度思考這兩場戰爭的意義。

  他說,這兩場戰役,既是近代東亞受到西洋刺激後,第一次現代化的總結,也是西方與東方相遇之際,東方原本已具雛形的現代化節奏遭西方驟然打斷,不僅是台灣歷史重大轉折,更牽動東亞諸國的命運,影響深遠超過百年之久。

  楊儒賓表示,中、日兩國面對西方的船堅炮利,早已各自展開現代化,日本複製當時列強的殖民帝國模式取得勝利,中國則在戰敗後加速步伐,各種變革方案紛紛出籠,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與孫中山、黃興的革命,都是源於甲午和乙未的影響;中國近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潮發動者嚴復,也因甲午戰敗的刺激而著手大量譯述西方見聞。

  台灣在乙未年淪為新興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既是甲午戰爭直接受害者,也是乙未戰役當事者,期待透過展出文物,反思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之歷史意義,進一步深入關照台灣當前的處境。

  此次展出文物共有“圖繪戰爭”、“殖民海桑”及“烽火尺牘”三大類,包括錦繪、書畫、尺牘、軍士征伐日誌,以及不經意間透露領地想像的地圖等不同類型的文物,帶領觀眾貼近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的歷史人物,一窺當年新興日本帝國的殖民觀點、軍旅生活點滴與台灣印象,以及在地文人身歷其境的感受。

  其中“圖繪戰爭”精選相關錦繪14件,透過畫師的生動描繪,依時間主軸完整呈現甲午戰爭的起點。

  1894年7月豐島海戰,以及後續的成歡、牙山及平壤等戰役,旅順、威海衛失陷以迄1895年4月馬關談判議和,也包括1895年3月間日軍近衛師團攻占澎湖,以及5月底日軍從澳底登陸之後,從北到南在基隆、新竹、彰化、台南遭逢強烈抵抗,一路苦戰的征伐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