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國共下一步可以走的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3 00:09:16


 
  影響國共關係的因素

  馬英九雖然懦弱,但在兩岸關係上還是做了不少事情,只是不如我們預期。不如預期,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是因為我們對兩岸關係的前景太過關心。馬英九2008年上任後,雖以全民“總統”自居,實際上是厚人薄己。在處理內政事務上雙重標準附拾皆是:對待郭冠英案和莊國榮案的標準就不一樣。他並且啟用許多讓外界跌破眼鏡的人士入閣,如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鄭瑞城出任“教育部長”,傳遞出的訊息就是兩岸政策有人踩煞車,民進黨不用擔憂;去中國化教育政策不會急著改,獨派可以稍安勿躁。馬英九或許是另有一些考慮,但社會的解讀,特別是國民黨支持者的感受,卻是強烈反對,並有被欺騙,過河拆橋的感覺。2008年敗選後氣勢非常低落的民進黨,曾被認為可能20年都起不來,未來三任四任都無法奪回政權。可是卻因為馬英九的政策錯誤連連,用人荒腔走板,立場搖搖擺擺,縱然在兩岸跟外交政策上有一些成績,也難掩馬英九在內政上的失敗。馬英九的內政政策並非全錯,但再對的政策出台的時間如果不對,再加上配套措施不足,如調高證所稅、郵電雙漲等即是。加以“閣員”與“立委”、民眾政策溝通不足,不能力挺自己的“閣員”,“內閣”“閣員”更迭頻仍,親信圈子太小,也有童子軍治國現象。諸多缺失,再加上台灣媒體的偏頗,名嘴的眾口鑠金,國民黨完全失去話語權,引發社會強烈不滿,導致馬英九民調直直落,民進黨則趁勢崛起。

  馬英九在“內政”上的施政失敗,沖銷了他在兩岸和“外交”關係上的成就,影響國共關係變化。民進黨之所以能夠為所欲為,因為媒體幾乎一面倒的往民進黨傾斜,陳出不窮的社會運動,太陽花事件的發生,都跟馬英九個人的軟弱有關。無中生有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協議》的卡關,不僅影響國共關係,更影響台灣的經貿前途。

  除此之外,國民黨內部對兩岸關係和國共關係看法也有不同,內部的不團結,也影響兩岸關係和國共關係的發展。國民黨的從政者,都應該支持國共關係及兩岸關係的改善,可是國民黨令人覺得內部不時有分歧。在處理服貿協議及太陽花事件上,即可看出,持反對態度的不是只有反對黨的“立委”,很多國民黨的“立委”竟然也反彈或不強力護航黨的政策。也就是說,在國共關係和兩岸關係的改善上,國民黨本身就有一些人扮演扯后腿的角色。

  國民黨失去了在兩岸關係上的話語權,也是影響國共關係的重要因素。國民黨不但沒有強而有力的論述和政策辯護能力,對民進黨的批評批判無法有效反駁,在媒體上也失去了話語權。媒體一向西瓜偎大邊,隨便舉十個電視台,大概只有一家是支持國民黨的,從五十台到五十六台那些下午或晚上的叩應節目裡頭,支持國民黨這一方的人極少。媒體基於公平,本來應該給兩邊同樣的講話機會,可是現在媒體就是不公平,加上國民黨又自廢武功把中央日報給停了,所以失去了在台灣內政及兩岸關係上的話語權。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如果2016發生政黨輪替  國共關係可能更加重要

  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2016年如果再次發生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會發生變化,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出蔡英文所謂的中國政策有甚麼根本性的改變,她所有的改變只是言詞的修正或詞藻的翻新;她對何為現狀,現狀是建立在甚麼樣的基礎上,迴避不言。而現狀如果不是建立在九二共識或者兩岸同屬一中這樣的基礎上,兩岸關係不可能維持現狀,一定會倒退或逆轉。在此情況下國共關係可能更加重要,更需要加強。因為唯有國共關係維持或加強,未來機會來的時候,兩岸關係才能夠比較快地恢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