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國共下一步可以走的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3 00:09:16


 
   連胡會的三個作用

   由於“胡連會”時期的國共關係,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不是執政黨,這一個中國國民黨的囧境,反而使得中國國民黨可以理性地認識中國大陸的發展前景,冷靜地看待兩岸關係應該的發展方向,專注地思考台灣的真正利益所在,所以“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才能在兩岸關係中發揮了三個作用:第一,揭示兩岸關係的共同“價值和目標”,這個價值就是“和平發展”,國共兩黨可以從互相毀滅到和平發展,這是何等巨大的轉變,“和平發展”比當年的“和平共存”,更具積極的共同價值。不論是戒急用忍,不論是開放管理或是管理開放,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大光明,立即都被人民完全的唾棄,所以,“連胡會”是締造兩岸共同價值的一個締造者。

  第二,“胡連會”對當年台灣的政治生態而言,也是新方向一個引導者。為什麼是引導者呢?從李登輝1995年以後,一直到陳水扁執政,整個台灣的氣氛是,如果你到中國大陸去,就表示你就不愛台。因此,除了像我們這些學者無所求,比較無所謂,願意常往大陸跑之外,政治人物通常都不敢去,而民進黨裡面的人也只能偷偷的去。有些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去的較多,也就大大影響他們的政治發展。在那種氣氛之下,連戰先生敢突破那種被扭曲的社會氛圍,然後開啟兩岸關係相對比較理性的空間,這種引導作用是非常大的。連戰的大陸之行,證明所謂“賣台”,只是恐共、仇中的心魔,只是台灣缺乏自信的陰暗,或是台灣某些政客為霸權主義、軍國主義服務的障眼法;所以“連胡會”引導台灣社會面對兩岸關係,從扭曲、情緒的認定邁向公平、理性的重新面對,發揮了極重要的引導作用。

  第三個作用是,對當時的執政黨增加了壓力。這種壓力,不見得當時可以看的到效果,但至少讓陳水扁政權感受民間的兩岸關係與執政者的兩岸關係存有巨大的落差,所以陳水扁第二任在兩岸關係不知道該如何調整,所以他只有越來越走向“台獨”,越來越變成世界的搗亂者(troublemaker),成為區域的和平公敵。

  馬英九執政時期  國共關係沒深化

  馬英九執政之後的國共關係是什麼樣的關係?我可能講得比較極端一點,大家不一定會同意:我覺得馬英九執政之後的國民黨,事實上只是馬英九有權,但是國民黨並沒有執政。所以,馬英九執政之後的“國共關係”,完完全全是服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成為兩岸關係的配角,馬英九沒有善用“中華民國總統”和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角色差異和功能區割,事實上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在處理兩岸關係必須照顧台灣和台灣民眾的感受和承受力,穩步推進,公平分享;但是作為中國國民黨的主席,則必須揭諸目標、建立論述,區分角色,前瞻規劃,引領未來,換言之,馬英九並沒有利用以往國共的關係,讓他的兩岸關係能夠更加務實地推動而變得更好,沒有讓黨去做他自己不能做但是必須要做、對台灣有利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