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部分領導“為官不為”:不貪不占啥也不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5 10:31:57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占著位子不幹事,拿著工資不出力”“不貪不占,啥也不幹”“平時做敲鐘和尚,遇事當甩手掌櫃”……在經濟增長放緩、簡政放權、高壓反腐背景下,部分領導幹部卻將其當成“為官不為”的理由,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府擺設”,狀如“公堂木偶”。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強調,對為官不為的“庸政”“懶政”堅決追責。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地普遍面臨轉型升級、穩增長挑戰的背景下,整治庸政懶政現象刻不容緩。

  部分幹部庸政懶政典型案件掃描

  在中央要求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背景下,部分幹部出現了“為官不為”的苗頭,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有所下降,不願擔當,不敢作為。梳理各地“為官不為”的典型案例可以發現,官員的“懶庸之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些黨員幹部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事情不影響自己的位子,就不聞不問;遇事繞著走,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主動服務意識欠缺,成為“占著位子不幹事,拿著工資不出力”的“南郭先生”。例如,河北省紀委2014年曾通報10起為官不為懶政怠政典型案件,其中一例便是該省安平縣發改局因不依法履職、主動服務,致使某項目長達2年未完成核准,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辦事拖沓,推諉扯皮。有些黨員幹部辦事拖拖拉拉,議而不決。辦事不分輕重緩急,含糊其辭,推諉扯皮。例如,河北省曲陽縣人社局曾因未認真履行職責,致使共111名正、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人員資格證書至2014年10月都未能辦理。

  ——敷衍塞責,應付了事。部分官員因工作中不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敷衍塞責,應付了事,給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例如,海南省屯昌縣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光維,在2011年至2013年擔任縣農業局局長期間,縣農業局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組織實施財政補貼瓜菜大棚建設項目驗收工作,造成國家財政資金149.298萬元被大棚項目經營戶騙取。

  何以染上“懶庸之疾”?

  “近年來,庸政、懶政和怠政問題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突出矛盾。”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俊生說,部分黨員幹部之所以染上“懶庸之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崗位競爭“短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方式缺乏民主性和科學性,尚未形成競爭擇優的管理機制,特別是未能真正做到幹部能上能下。另一方面則由於問責“短路”,壓力不大。現有制度對於那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隱性失職”行為,尚未實行有效問責機制。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行政訴訟法專家馬懷德認為,庸官之所以能混,懶官之所以能撐,跟目前缺乏嚴密嚴厲的懶政庸政問責機制不無關係。縱觀各類問責制度,均聚焦於公共突發事件,造成重大損失、引發社會動蕩的各類事件,對由懶政庸政導致的黨和政府形象受損、經濟發展滯後、群眾怨聲載道等,缺乏有效的監督問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